基础市场动荡资金面紧张新基金发行遭遇寒流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李树超 2017-01-19 09:47: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随着基础市场“赚钱效应”锐减、临近春节等因素集中发酵,新基金发行遭遇“寒冬”。2017年以来新成立基金的平均发行份额仅为3.11亿份,刷新了历史新低。与此同时,新基金延长募集的情况大量出现,不少基金被迫跨春节发行。

首募规模持续走低

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18日,今年以来新成立的35只公募基金累计发行份额为108.78亿份,平均3.11亿份,创下月均发行份额的历史新低。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募集份额为2.39亿份,债券型平均首募2.56亿份。35只新基金中有20只是刚达到2亿份的成立门槛,占总数的57%;单只募集规模最大的华安新安平基金发行份额也仅为9亿份。

2015年8月“股灾”后,50只新基金曾累计募集244.19亿份,平均发行4.88亿份,一度成为新基金发行历史月度低点。今年刚开始新基金遭遇的冷清局面,更凸显出市场对新基金的认购热情跌至“冰点”。

基础市场缺乏“赚钱效应”是新基金发行遭遇“寒冬”的主要原因。北京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市场部副总表示,新基金募集困难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方面震荡行情下,市场一年来经历了太多次的调整,可获得的收益空间越来越小,投资者“谈股色变”,不愿意再买股票和基金,尤其是股票型基金;另一方面,债市行情不稳定,债基预期收益率降低,甚至出现一定的亏损风险,投资者购买热情也在下降。“目前散户认购非常少,股市和债市都在调整,散户觉得不论投资在哪里都缺乏赚钱机会。”

临近春节也是新基金发行数据相对平淡的原因。上述市场部副总称,临近春节,渠道方对于产品的销售积极性、投资者的投资热情都有所回落。

北京一位基金公司机构部人士也表示,新基金发行遇冷或与产品结构有关。一是由于1月份公募基金没有规模考核压力,基金公司提供的销售资源不如年末多,而银行渠道春节期间的理财重心在保险和贵金属上,对于新基金的推广发行力度上并未倾斜;二是由于年底可调配资金有限,面向机构定制的产品较少,主要是面向个人投资者为主,新基金遭遇市场冷遇也是可以预见的。

一位次新基金公司产品经理则认为,近期成立的基金,可能很大比例是“委外”基金,先以最低规模、最低户数“擦边”保成立,开放后再注入资金。

新基金大面积延期募集

除了基金募集份额下降,在发基金屡屡延长募集的现象也在增多。

近日,多家基金发布延长募集期限公告,如融通通润债券基金将原定的截止募集日期由1月20日延长至3月24日。另外,万家家泰债券型基金、东方民丰回报赢安定期开放混合型基金的原定募集截止日都在1月20日,也分别延长至2月28日和2月17日。

从新基金的募集期限看,无论是新成立的基金,还是仍在发行期间的基金,募集期限都在大幅拉长。Wind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新成立的35只基金平均认购天数为20.64天,比2016年1~4季度19.99天、19.29天、14.45天、16.2天的平均认购天数都明显拉长。

而目前在发的150只基金,平均拟募集天数更是达到45.67天,创造了募集期限的新高。其中,募集期限超过30天的基金数量为107只,占据正在发行基金总量的71.33%。从基金类型上看,权益类基金、债券型基金,甚至QDII基金无一幸免。37只权益类基金平均募集期50.97天,江信瑞福、新华红利回报、嘉实新添程分别以91天、89天、88天拟募集天数位居前列。

债券型基金也未能独善其身,万家家泰、中融盈泽、海富通富源也分别以91天、89天、89天拟募集天数名列前三,海富通富源基金的计划募集期要到4月10日。去年备受市场追捧的QDII基金也开始“降温”。

虽然产品遭遇市场冷遇,募集期限不断拉长,但多位公募人士认为这种现象不可持续,看好新基金的投资收益。

北京一位基金经理认为,一月份临近春节,资金提现和银行走款都造成资金面紧张,新基金发行份额较低,但预计这种现象不会持续太久。相比元旦,年底资金面相对松些,机构陆续有钱可投,市场认购热情也会上涨,预计春节后会好些。

北京上述产品经理称,前期股市、债市下调,个人投资者的热情有所下降,因为散户通常倾向于在市场相对较好、赚钱效应明显的时点认购,所以基金才会“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但是,目前不太好发并不意味着未来投资者的收益会低。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