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验”是一个加分项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7-03-20 09:46:4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中国有句古话叫“姜还是老的辣”。如果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我们会本能地认为那些从业年限较长的基金经理往往会有更好的业绩表现和风控能力,因为相对丰富的产品管理经验会使得他们能够更为娴熟地面对各类型的市场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使得产品相对同类表现更好。所以,对于基金经理来说,“管理经验”往往是一个加分项。

那么,是否实际管理年限长的基金经理相对管理年限短的基金经理投资表现一定会更好?

一、权益投资

(1)投资管理经验对稳健投资业绩有明显正面影响

由于目前市场上存在较多的股票仓位可在较大区间内灵活调整的混合型基金,这些灵活混合型基金与股票仓位较高的强股混合型及股票型基金对比业绩并不合理,因而我们仅选取业绩相对可比的管理股票型、强股型和偏股型的基金经理进行分析。同时为了避免管理期限过短的扰动,我们要求进入样本库的基金经理管理的第一只产品剔除建仓期后的管理年限必须大于1年(即对于新上任基金经理,如果接管老产品,则管理日期不得晚于2015年12月31日,如果新发新产品,则管理日期不得晚于2015年9月30日。)

我们将主动股混基金经理按照投资管理年限分成4档(1-2年、2-5年、5-8年和8年以上),将业绩分布分成5档(按照20%等分),可以发现,投资管理年限在1-2年(不包括2年)的基金经理中2016年投资业绩位居前20%和前40%的比例最高,即新晋基金经理投资业绩表现更为出彩。

管理满2-5年的基金经理均是在2012年之后开始任职,期间成长风格表现强劲,大部分基金经理投资风格偏成长且相对激进,因而在2016年价值表现相对强势的市场中不适应,再加之投资管理经验略有不足,导致管理年限在2-5年的基金经理位居后20%的比例高达30%。

管理年限在5-8年的基金经理大部分投资风格均衡偏价值,导致业绩拔尖的比例较少,但由于投资管理经验较为丰富,业绩垫底的比例也较低。值得一提的是,经历过多次市场牛熊切换和风格周期调整、投资管理年限在8年以上的基金经理在2016年业绩表现稳健,绝大部分基金经理业绩排名位居中等水平,且业绩垫底的极少。

分析近3年主动股混基金经理投资管理年限和业绩分布发现,从业年限短的基金经理业绩排名靠前的比例依然最高,这与近3年市场整体成长风格占优有关。此外,随着投资管理时间的拉长,基金经理业绩排名后20%的占比逐渐下降,排名在20%-60%的占比逐渐上升,投资管理经验对于稳健的投资业绩有明显的正面影响。

从基金经理权益投资管理年限和风险调整收益的分布来看,整体上基金经理风险调整收益表现与业绩表现基本一致,但在长期的业绩方面,原来是业绩位于20%-60%基金经理的比例随着管理年限的增长而增长,对于风险调整收益则是前40%的基金经理比例随着管理年限的增长而相应提高,也说明管理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在长期的风险调整业绩方面确实存在优势。

投资风格与市场的契合程度也会对投资业绩产生影响。从基金经理投资风格来看,从业年限短的基金经理中成长风格和价值风格的占比基本平分秋色。随着管理年限的增长,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比例持续下降,价值风格基金经理占比稳步提高。

整体来看,从权益基金来看,从业年限较短的基金经理整体投资风格偏成长,业绩表现更为出彩;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投资风格偏价值,业绩表现稳健,垫底的极少,且长期风险调整收益表现更优,投资管理经验对于风险调整后收益有明显的正面影响,但持仓的集中度高低与否与投资管理年限无关,与个人操作风格有关。

(2)组合风险控制是长期培养和实践才能提升的能力

最大回撤是反映基金经理风险控制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分析2016年投资管理年限和最大回撤的关系,我们发现,随着投资管理年限的增长,最大回撤控制能力排名位居前40%的基金经理占比逐渐提升。前三档的基金经理风险控制能力差距不明显,但投资管理年限在8年以上的基金经理因经历多次市场极端牛熊市,对于风控的意识极为重视,管理8年以上的基金经理最大回撤控制能力排名位居前20%的比例极高,表现出极强的风控能力。

从近3年基金经理最大回撤控制能力情况来看,表现的特征与最近一年的结论基本一致,都是管理经验极为丰富的基金经理最大回撤控制最好。可见,组合风险控制是一个长期培养和实践才能提升的能力,长期投资管理经验的积累对于风险控制能力有显著的正贡献。

二、固收投资

(1)从业时间较长的基金经理操作风格更为谨慎

对于固收型基金经理,我们统计过去1年和过去3年各个类型债券基金经理按照管理年限的业绩分布情况,结果发现,对于不同的债券类型、不同的业绩统计区间,最终的分布结果均有所不同。从整体上来看,从业时间较长的基金经理操作风格更为谨慎,因而仅在长期管理一些债性较为纯粹的品种时有一定的优势。

·纯债和准债: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长期业绩更为出色

截至2016年12月31日,管理年限在2-4年的纯债和准债型基金经理过去1年业绩排名位居前20%和前40%的人数占比最高,分别达到25.81%和50.00%,即在该管理年限中,有一半的管理人均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绩。同时,2-4年基金经理表现不理想的比例在四类管理年限中也是最低,业绩排名位居80%-100%的占比仅有17.74%。另外,对于一些新人(管理年限为1-2年),2016年的成绩同样不错,业绩排在前60%的人数比例达到65.91%,是四类中最高的;而对于管理期在4年以上的基金经理来说,由于尾部人数占比较大,整体分布稍逊于4年以下的基金经理。

而如果将业绩考察期拉长到3年,则管理经验较丰富的基金经理管理业绩反而更好。例如,管理年限在7年以上的管理人,业绩排名位居前20%和前40%的人数占比均最高,分别为23.08%和53.85%。

观察基金经理在此轮债牛中的杠杆操作发现,长期来看(从2014年年初至2016年三季度),管理年限相对较短的基金经理的杠杆操作更为激进,而经验相对丰富的“老”基金经理则在跨度较长的债券牛市中保持了较高的谨慎性,组合整体的杠杆水平相对较低。事实上,在利率下行的市场环境下,激进的杠杆操作往往可以推动组合业绩的提升,因此对于那些管理经验在7年(截至2016年年末)以上的基金经理来说,在杠杆较低的情况下业绩更优,或许源于在个券把握、久期调整等方面的操作更优,从而弥补了杠杆操作偏保守所带来的业绩损失。

·偏债和可转债:年轻基金经理整体业绩更优

对于偏债和可转债基金经理来说,由于产品具有一定的权益属性,因此相较于纯债和准债债基,产品波动会更大,故相对考察基金经理对于权益资产的配置与选择能力。从业绩分布可以看出,管理期较短的基金经理业绩表现更优。从数据上来看,管理期在1-2年的基金经理过去1年管理业绩排名位居前20%和40%的比例均相对较高,分别为25.00%和55.00%,而6年以上的绩优基金经理比例相对较低,排名位居前40%的人数比例仅为26.32%。

同样的情况也可以从3年业绩考察期中看到。管理年限在3-5年的基金经理普遍业绩表现较好,排名在前20%和前40%的人数占比均最高,分别为26.67%和46.67%;而7年以上管理经验的基金经理多数表现不佳。

从长期来看,从2014年年初到2016年年末,尽管市场经历了几波大起大伏,但是总体上各主要指数都保持着正增长趋势。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偏债和可转债品种增配适当比例的权益资产,则组合的长期业绩往往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对于偏债基金和可转债债券型基金来说,新晋基金经理业绩排名靠前的比例往往更大。我们统计了自2014年以来,在各个季度末,所有债券基金经理所配置的权益资产占比的大小(这里的权益资产包括了股票和可转债)。结果发现,管理年限相对较短(截至2016年末,7年以下)的基金经理相对更加激进,会配置较高比例的股票和可转债标的,而经验相对丰富的基金经理则要更沉稳和保守,他们对于权益资产的配置相对谨慎,这也使得他们所管理的组合在股票市场整体上涨的背景之下,缺乏一定的业绩弹性,排名相对靠后。

(2)年轻基金经理在纯债和准债上风控较好

·纯债和准债:年轻基金经理风险控制效果较好

从纯债债券和准债债券产品基金经理的短期业绩(2016年全年)波动来看,管理时间较短的基金经理风险控制的效果要优于管理年限较长的基金经理。数据上,对于管理年限在1-2年和2-4年基金经理来说,整体业绩波动率控制在前40%(波动率控制排名越靠前,表明波动率越低)的人数比例分别达到了50.00%和40.91%,而对于管理年限在4-6年和6年以上的基金经理来说,这一数值分别仅为31.03%和29.63%,也就说,有相当一部分的“资深”纯债和准债基金经理在16年的业绩波动要高于同类整体水平。

如果我们考察长期业绩(从2014年初至2016年底),可以看到同样的结果。而且相较于短期业绩来看,长期的分化程度更加明显。对于管理期在3-5年的基金经理来说,业绩波动排在前40%的比例为47.06%,而对于7年以上的基金经理来说,仅有25.00%。

·偏债和可转债:与纯债和准债产品截然相反,对于偏债和可转债基金来说,无论是短期业绩(2016年全年)还是长期业绩(2014年初至2016年底),管理年限越久、管理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对于风险控制的能力要更好。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