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动态 - 正文

公募进入人力资本革命时代 “黄金职场”地位凸显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7-07-24 08:20:1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自2007年掀起第一波“奔私”大潮后,“公转私”现象早已是公募行业的常态,私募因激励到位而成为基金经理实现职场“2.0”华丽转型的舞台。然而,随着资管行业的不断规范,公募行业原有的相对“劣势”已经被抹去,越来越多的资深基金经理愿意在公募行业内进行职业的重新选择,就连鹏扬、博道和凯石这样的私募巨头也成功申请了公募牌照,成为行业内的“现象级”话题。

处于职场“塔尖”的金融行业对人才要求很高,顶级专业人才更是匮乏,这也使得一些基金公司在效益压力下,愿意在投资总监、市场总监、基金经理等重要职位上一掷千金。在资管行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公募基金公司无论是行业规范还是薪资水准甚至自带的资源,都对人才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由此,在内外因素的共振下,公募平台“黄金职场”的地位正在崛起。

长线看公募平台更具吸引力

放在以前,如果说起某个基金经理跳槽,猜测的方向大多指向私募。然而,今年基金经理跳槽的风向变了,闭环式跳槽成为这轮人事变动的主流。据不完全统计,在今年新任职的15位基金经理中,有9位属于公募基金同业之间的人才流动。

3月初,原宝盈基金知名基金经理彭敢“转会”东吴基金引发业内关注。此前,市场上已经流传许多关于其职业变动的消息,但猜测的方向均指向公募,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阶段基金经理在重新规划职业时更倾向于在同业内作选择。

主动管理能力是各家公募基金最看重的软实力。比如,“老十家”之一的博时基金今年挖了一些权益投资高手。数据显示,该公司今年以来有两位新基金经理走马上任,其中明星基金经理周心鹏的到来引起了市场关注。周心鹏曾在诺安基金任职6年,最擅长做混合基金,任职以来所管理的基金业绩比同类平均水平高74.60%。此外,稍早于1月10日上任博时基金经理的尹哲也来自公募基金同业信达澳银基金。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擅长权益类投资的多名基金经理都找到了更好的职位。今年1-2月是人事变动比较频繁的时期,其间汇安基金、兴业基金、西部利得、银华基金均聘用了来自同业的4名擅长权益类的基金经理。

为何这些基金经理都选择留在公募,而不是激励更加“彻底”的私募呢?

“四十不惑。现阶段在重新规划职场路径时,我更看重个人的发展空间,薪水、职位都是第二位的。A股市场牛短熊长,如果想长期做投资,公募平台可能更具吸引力。”在采访中,一名基金经理这样回答记者的提问。在他看来,公募平台的各项考核机制更适合A股市场较高的波动水平。

公募这种“不唯业绩论”以及更注重人才的可持续能力被业内人士所认可。不仅如此,券商资管或自营部门的绩优投资经理也对公募青睐有加。根据数据,今年以来中融、浙商、信诚、富国等基金公司均有券商资管或自营部门的优秀人才加盟。具体来看,券商和资管平分天下。今年年初,中融基金、浙商基金从招商证券、德邦证券挖来权益投资人才,信诚基金、富国基金则从平安资管、国泰君安资管“挖角”。

此外,私募人才转公募也是今年职场变化的一大特征。上海一家中小基金公司总裁助理王小姐对记者透露:“从整个资管行业来看,公募基金在合规方面是做得最到位的,透明的机制也使得人际关系更为简单。领导看重业绩,有利于人们静下心来做好业绩。”她此前在一家券商自营部门从业多年,过往业绩也不错,本来想转做私募,但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做私募比较难,相反公募基金提供了更稳健的职业发展机会。

求稳是一方面,公募自身的大发展也倒逼其祭出各种优厚条件吸引人才。今年初一个月内,基金公司新聘基金经理人数达到56人,环比增加30人,增长了一倍多。基金公司今年来产品大幅增长,但人手捉襟见肘,基金经理“一拖多”会影响产品业绩,增聘基金经理自然成为维护产品运作的必要手段。

人力资本革命开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多名大佬从私募回归公募,为公募这块金字招牌做足背书,其中最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是鹏扬、博道和凯石这三大公司。

前段时间,鹏扬基金一则公告激起了市场波澜。在该公司股东变更及增加注册资本的公告中,出现了范勇宏的名字。公告显示,公司新增宏实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为本公司股东,范勇宏也同时出现在鹏扬基金董事会成员名单之中。范勇宏正是宏实资本的法定代表人。

作为培养了王亚伟等一批明星基金经理的行业标杆人物,范勇宏回归的消息引起业内轰动。值得玩味的是,鹏扬基金的团队除了有范勇宏这样的行业标杆,还有总经理杨爱斌这般的风云人物。

在范、杨等明星人物示范下,公募行业人才不断聚拢在一起,这股虹吸效应正在加速行业变革。

回归不是偶然,也不是个案——行业重量级人物莫泰山同样也在今年回归公募。博道基金管理有限公司6月1日获批,莫泰山则以“掌门人”的身份亮相。博道以及莫泰山这两块响当当的招牌吸引了大量人才追随,目前公司员工约40人,其中一半以上拥有公募背景。

博道基金与鹏扬基金在组建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点,即核心创始团队皆拥有丰富的公募经验,并被安排在投研、市场、风控等各主要岗位。显然,这些行业老手对公募的业务机制、规则规范等相当熟悉。

陈继武麾下的凯石基金也在今年成功拿到公募基金的牌照。从股权结构来看,凯石基金是清一色的自然人持股,这和以往大部分基金公司的发起设立截然不同。以往大部分基金公司都是由金融机构发起成立,主要股东背景强大、实力雄厚,基金公司的专业人才、投研团队只是“拿工资”工作,而不享有股权。此番杨爱斌、陈继武等曾经奔私的公募投研人才均以自然人身份发起设立公募基金,未来在专业人才激励机制方面大概率会有不一样的动作。

基金行业一场真正的人力资本革命正在开启。杨爱斌曾公开表示,公募行业当前力推的事业部制并非解决人才激励问题的灵丹妙药。

事业部制的毛病就是短期化。据了解,事业部制签约多则3-5年,少则1年,在这样的周期内去考核基金经理并不合理。另一方面,同时推行多个事业部制会分割公司内部资源,无法形成投研合力。这个“痛点”也常被业内人士吐槽。“事业部制并不是彻底的、长期可持续的人才激励措施,彻底的人才市场化做法应该是股权激励,但这要在传统的公募行业中推动仍是困难重重的。”一名深圳的事业部制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在采访中,多名业内人士指出,资本并不是公募行业的决定因素,专业化的人才尤其是训练有素的投研人才才是公募事业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

随着鹏扬、凯石等更多自然人身份发起的公募基金发展壮大,公募行业有望找到更灵活的机制和彻底的人才市场化举措。公募在稳定的平台上,插上了高效激励的“翅膀”,进一步夯实“黄金职场”地位。

保持“黄金职场”吸引力任重道远

公募基金是典型的轻资产公司,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在由明星人物带来的人才虹吸效应背后,一些小公司隐藏着“群龙无首”的痛苦。

对一家基金公司而言,基金经理好比是公司这棵大树上的枝叶,而总经理则是在泥土下的树根,在某种程度上起着稳定军心的作用。一些公司一旦失去了具备行业强势地位的总经理,其经营状况就会江河日下。为了更完整还原今年公募人才的变化状况,记者不仅统计了公募基金经理的变动,还统计了上半年总经理变更的基金公司,数量达到12家。

据记者了解,沪上一家小公司在高管跳槽后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年初这家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集体跳槽。过了几个月,这家公司官网上高管一栏依然挂者原来总经理的简历,而这位总经理已经在别的公司上班了。接近该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总经理走后,基金的发行屡屡出状况,更有甚者,发行成功公告发布后再度失败。官网上的"bug"就是一轮人事变动后无人问津的结果。”

高管变动后团队失去了“定海神针”。按照行业经验,总经理跳槽后往往会带整个团队出走。数据显示,高层变动频繁的小公司,基金经理平均从业年限更低。比如,新疆前海联合、红土创新基金、东兴证券、新沃基金、德邦基金旗下基金经理平均年限不足0.5年。另外,还有13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平均年限不足1年。

这就是混业竞争加剧导致“行业能人”加速流动的一个缩影。

今年“换帅”的基金公司中既有“老十家”公司,也有次新公司。除去个人职业规划的因素,激烈的行业竞争、复杂的股东关系以及任期表现等因素也使得总经理难以长期坚守。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公司总经理实质上被股东架空,除了摆设外毫无作用。有基金业内人士表示:“换帅既有高管本身职业变动的因素,也有公司重新定位管理层的原因。一些公司可能希望引进新的管理层,不同风格的总经理会给基金公司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形成公司新的管理特色。”

随着大资管时代的到来,公募市场基金份额占比呈现二八分化。市场份额向大公司集中,中小型公司越发边缘化,部分中小型基金公司没能给股东方带来可观的利润收益,低迷的市场环境也在倒逼公募行业的股东们寻求新鲜的管理者血液,以寻求规模的突破。

但总体而言,公募中的人才这几年始终处于买方市场。近两年,公募基金公司的成立速度不断加快,新基金的成立速度也超过以往,基金人才缺口很大,有丰富投资经验的高管数量更是有限。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一年新成立的基金公司接近两位数。证监会公示的基金管理公司设立申请中,仍有41家公募基金公司在排队候批。北京一位基金公司人士称,在大资管时代,基金公司越来越多,专业人才也越发紧俏。同时,新设立和排队候批的基金公司越来越多,新公司都需要建立投研团队,也会通过各项激励措施吸引核心投研人才加盟。

人力资本是金融机构的命脉,一旦激励流于形式,难以兑现,一些金融机构的“空心化”随时可能发生。目前,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券商还是保险,都将引进人才置于战略的高度。由此看来,公募保持“黄金职场”吸引力依然任重道远。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