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分析 - 正文

中科沃土基金朱为绎:公募进入新三板的时机渐趋成熟

来源:中国基金报 作者:孙晓辉 2018-01-03 08:54:4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随着三类股东问题的解决以及新三板改革的加速推进,公募基金入市问题再度引发市场关注。在中科沃土基金董事长朱为绎看来,目前公募基金入市时机已经成熟,作为我国资本市场最重要、最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入市既可以作为降低投资者门槛的替代手段,又将为新三板市场带来增量资金,此外,投资新三板也可以扩大公募的投资范围。

三类股东问题解决

《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公募基金可以投资新三板,《关于证券经营机构参与全国股转系统相关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提出,将试点推出投资于全国股转系统挂牌股票的公募基金产品。2015年,股转公司相关领导也在多个场合表示,公募基金很快就可以投资新三板。

不过后来相关指引并未如期出炉,在朱为绎看来,当时新三板分层制度尚未落地,三类股东问题(私募契约型基金、基金和券商专户、信托计划)也未得到解决,公募基金入市时机并不算成熟。

就在最近,三类股东问题迎来转机。“关于三类股东问题,虽然尚未有窗口指导意见,但监管部门已通过实际行动在个案上推进,日前已有十几家含有三类股东的新三板企业进行了IPO预披露。” 朱为绎认为,三类股东问题的解决为新三板做市、公募基金入市扫清了障碍,公募基金入市时机也开始成熟。

“随着三类股东和200人股东等存量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监管部门将有足够的时间来解决新三板的增量问题,包括以优化分层为核心、完善差异化配套制度为依托的新分层管理办法。”据朱为绎透露,修改分层管理办法,优化分层、完善差异化配套制度,应该会在明年4月底前完成。

此外,朱为绎预计,新三板交易制度改革有望年内推出,实际上,最近几周,股权公司正组织券商紧锣密鼓地开展交易测试。

公募前期可用封闭式基金形式

“我们不要把新三板市场当作一个纯粹的二级市场,今天进来就指望明天退出,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个D轮和E轮投资,前期新三板公募基金产品可以封闭式基金的形式参与到新三板的投资中,基金份额可上市交易也可不上市交易,成熟后再推广至开放式基金的形式。”

为了更好地控制市场风险,朱为绎建议投资标的只限定于新三板创新层做市股票或者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社会公众股超过25%的基础层做市股票。同时,为防止风险外溢,朱为绎建议提高普通投资者投资新三板公募基金的门槛,“可参考分级基金等特殊基金的做法,投资者投资于新三板公募基金的最低门槛可设置为5万元,5万元也是不少理财产品的门槛。”

另外,为了在流动性和收益性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朱为绎认为,前期可允许基金公司设计跨市场产品,即基金既可投资新三板市场,也可投资A股市场。

此外,朱为绎还建议结合新三板市场的特点,新三板公募基金最低规模为5000万元,基金份额持有人的人数不少于一百人。“公募基金投资新三板也可借鉴A股的‘双十’限制,比如升为‘双二十’限制。”

对于新三板股票的估值问题,朱为绎表示,目前参与新三板投资的私募基金,采用的估值方法都不统一,建议由基金业协会牵头组建新三板证券估值小组,出台相应的估值原则和具体方法。

“嘉实元和基金是可以参与中石化销售公司的股权,那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级市场股权,属于有限责任公司的性质。相比而言,公募基金投资一级半市场的新三板创新层企业就更没有问题。”在朱为绎看来,新三板创新层经过券商、会计师、律师等重重督导和审核,按照漏斗理论,被优选出来的企业要比一级股权市场风险更小、流动性更好。

朱为绎认为,作为我国资本市场最重要、最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入市既可作为降低投资者门槛的一个替代手段,又将为新三板市场带来增量资金,此外,投资新三板也可以扩大公募的投资范围。而作为普惠金融最重要的载体,也可以让更多投资者分享到新三板企业的成长收益。

朱为绎同时表示,由于新三板是一个介于PE股权市场和A股之间的新兴市场,建议参照私募机构做市试点的方式,前期可选择具有私募背景的公募机构、或者新三板专户规模较大的公募参与公募入市试点。

不过,朱为绎强调,新三板投资与A股投资有很大不同,新三板投资类似于PE投资。因此,新三板投资更需要PE的投资思维,公募基金入市新三板很考验其投资能力和服务能力。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