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重仓 - 正文

跨越式发展比肩公募 2万家私募基金管理10万亿资产

来源:证券时报 2017-09-28 08:52:5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2004年以来,中国私募基金行业风雨兼程,不断壮大,成为资本市场一支重要生力军。目前,私募基金管理人总数已超过2万家,基金产品数量超过6万只,管理规模突破10万亿元大关,100亿以上规模私募公司达到169家。

近三年来,中国证监会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基金业协会”)制定了一系列私募监管政策和规定,私募行业的顶层设计规范也即将落地,私募基金正迈入监管约束和规范发展新时代。

业内人士认为,加强监管给私募行业带来积极变化,引导私募基金由乱而治,加速行业优胜劣汰。一批运作规范、综合实力较强的私募成长起来,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

2万家私募管理10万亿资产

2014年2月7日,基金业协会正式实施《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明确私募基金采取备案制度,正式启动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工作,拉开了行业规范发展的序幕。

截至2017年8月底,在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达到2.07万家,备案私募基金6.07万只,管理规模10.21万亿元;私募基金管理人员工总数达到22.89万人。

2015年1月到2017年8月,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从6974家增长到20652家,增幅达到1.96倍,且登记的私募机构质量不断提高;私募基金产品数量从8846只增长到60688只,增幅达5.86倍;管理基金规模从2.11万亿元增长到10.21万亿元,增长3.84倍。私募基金正式迈入十万亿阵营,与公募基金旗鼓相当,成为大资管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比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近几年进入发展快车道。从2015年以来公私募基金的整体规模变化来看,2015年1月,公募基金规模4.54万亿元,私募仅有2.11万亿元;2016年,私募基金规模增速加快,和公募基金的差距逐步缩小,到2017年1月,私募实缴规模达到8.4万亿元,超过了同期公募基金8.36万亿元的规模。此后,私募规模逐月稳步上涨。

不过,如果将证券类私募规模与剔除了货币基金的公募基金规模对比,私募依然不敌公募。截至今年7月底,公募基金资产合计10.68万亿元,其中货币基金5.86万亿元;剔除货币基金后的公募基金资产为4.82万亿元。同期私募基金管理规模9.95万亿元,其中私募股权、创投规模6.14万亿元,证券类私募基金规模仅为2.36万亿元。

实际上,在经济转型背景下,国家鼓励创新创业,股权及创投私募成为这几年私募基金规模扩张的重要推动力。从内部结构来看,截至2017年8月底,已登记私募证券管理人有7943家,基金数量30237只,规模2.25万亿元;私募股权、创业管理人11950家,基金数量25407只,规模高达6.37万亿元;其他管理人759家,基金数量5044只,基金规模1.6万亿元。

虽然私募行业整体增长较快,但2万多家私募基金机构呈现“二八分化”、强者恒强的局面。从规模分布情况看,截至2017年8月底,已登记私募机构管理规模大于100亿元的有169家,规模在50亿~100亿元的有210家,规模在20亿~50亿元的有559家,规模在10亿~20亿元的有653家。

从区域分布来看,上海、深圳、北京是私募基金机构最为集中的地区。截至2017年8月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机构数量从注册地分布来看(共36个辖区),上海、深圳、北京、浙江(除宁波)、广东(除深圳)等地合计占比达72.95%。其中,上海4324家、深圳4092家、北京3922家、浙江(除宁波)1557家、广东(除深圳)1172家,数量占比分别为20.93%、19.81%、18.99%、7.54%、5.67%。

私募监管制度体系加快完善

中国私募基金行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机构投资者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丰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支持创新创业、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私募行业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以私募名义变相公开募集资金,资金募集和投资运作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充分,治理结构混乱,甚至演变为非法集资等,在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同时,也损害了私募行业的形象。

从2014年起,证监会及基金业协会陆续推出一系列监管政策,规范行业发展。2014年8月21日,证监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提出全口径登记备案制度、合格投资者制度、资金募集规则、投资运作规则、创投基金特别规定等全面规范要求,私募基金有了明确的监管办法。

2016年2月到4月,协会接连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等行业自律规则,明确了私募专业化经营原则,要求设置合规风控高管人员;提出了季度、年度定期披露运作情况的要求,确立重大事项及时披露原则;此外还要求产品推介必须面向特定对象、不得公开宣传产品和业绩,要进行合格投资者确认等。

2016年2月5日,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要求新登记私募要在6个月内备案首只产品,否则将被注销登记;私募备案登记要提交法律意见书,私募高管应当取得基金从业资格等。此后,基金业协会开展了两个阶段的“空壳”私募注销工作,逾万家空壳机构被注销。未来,协会还将出台备案登记、投资顾问业务、托管业务等多个规则,构建完整的“7+2”自律规则体系。

2016年7月14日,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明确私募担任投资顾问需满足具备3年以上连续可追溯业绩、投资管理人员不少于3人等要求;2017年7月1日,证监会实施《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要求经营机构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实现适当性匹配。

2016年以及今年上半年,证监会持续开展私募基金专项检查执法行动,分别抽查了305家和328家私募机构,对存在涉嫌非法集资、挪用基金财产、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公开宣传推介、承诺保本保收益等行为的私募采取措施。同时,基金业协会建立“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公示制度,2015年11月至今已公布了15批失联私募。

2017年8月30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经过近几年的经验积累,私募基金行业监管的顶层设计即将落地。新规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准入门槛作出严格规定,提出专业化经营、备案登记等要求;同时,对托管人职责、建立业务隔离机制等作出规定;明确了向特定合格投资者募集、履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义务、建立从业人员投资申报登记等多项制度。

中国私募基金仍处于初级阶段

中国私募基金发展如火如荼,但相比海外仍有不小差距,整体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美国是私募基金发源地,美国证监会(SEC)和美国金融稳定监管理事会(FSOC)制定了一整套私募基金监测报表(PF表),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定期报送。根据SEC最新数据,截至2016年四季度末,报送PF表格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共2878家(在SEC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超过1万家),PF表上的私募基金共28290只,净资产规模7.354万亿美元,按当时汇率计算约合人民币51.11万亿元。每个管理人平均管理私募基金10只左右,管理规模约177.59亿元。

另外,美国的黑石集团、KKR、凯雷投资、贝恩资本等都是全球知名的私募基金。业内人士认为,美国的私募基金行业是一种超越投行和共同基金等传统金融机构的高级金融业态,被誉为华尔街王冠上的明珠。

再看中国的情况,截至2017年8月底,在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共20652家,已备案私募基金60688只,管理规模10.21万亿元。其中,有管理规模的共17786家,平均管理规模为5.74亿元。

另外,管理规模过百亿元的私募只有169家,最大的不过千亿元人民币。中国私募基金数量较多,但总体比较弱小,资质不齐,有些私募管理规模为零。

实际上,中美私募业的投资者结构也有明显差异。美国私募基金的主要投资者是私募基金中基金(FOF),此外还有政府养老金、企业养老金、基金会、保险公司、主权财富基金、银行、证券公司等机构投资者,这些都属于长期资金,个人投资私募往往需要通过私募FOF。

相比之下,中国私募基金的投资者呈现散户化、短期化特点,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主要通过银行、券商、信托、第三方销售机构等渠道销售,资金量较小,且投资期限短,不利于私募投资。

私募行业优胜劣汰

千亿规模私募在路上

今年,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曾表示,私募基金的专业性正在稳步提升,发展路径更加清晰,行业自律初见成效,社会形象明显改善,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截至2016年底,私募基金持有A股总市值仅次于公募基金、基金专户和保险,超过全国社保基金,跻身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行列。

除了规模增长,私募基金的专业能力也得到较好体现。清华大学《2017年中国私募基金研究报告》显示,股票型私募基金年化收益率明显高于全市场指数的年化收益率,能够为投资者获取超额回报,而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是股票型私募基金的收益波动率更低,对下行风险控制能力出色。

景林资产认为,私募基金以其较为灵活、高效的机制,可以成为对接实体经济和金融资产的重要工具;对金融资产的高效配置和运用,也为高净值投资者的财富管理和增值带来新的机会。私募行业独特的风险收益结构在实业端和金融端进一步激发创造力,使资产配置效率和运营效率大幅提升,有力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不断强化的监管给私募行业带来了积极变化。众多从业者表示,野蛮生长时代结束,私募行业从“量”的增加进入“质”的提升阶段。

“私募基金从简单的"草台班子"向有严格组织架构的规范公司发展,更多私募成长为标准的资产管理公司模式,作为以契约责任为立身之本的行业,治理结构的规范是先决条件。”北京和聚投资首席策略师黄弢说。

此外,在加强监管的大背景下,私募行业的专业化和多元化特征体现得愈发明显,出现了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私募公司,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寻求长期发展。

加强监管正在帮助行业“良币驱逐劣币”。强者恒强、弱者淘汰的局面正在形成。展博投资总裁冯婷婷表示,监管趋紧,管理能力优秀、管理经营合规的机构将取得更大领先优势,经营不规范的机构则会被慢慢淘汰,行业将经历大规模的洗礼。

星石投资总经理杨玲预计,未来5年私募行业将会出现两个趋势:一是二八分化,诞生私募界的“漂亮50”;二是出现千亿级别的大型私募。杨玲认为,海外对冲基金就是中国私募业的很好参照。海外对冲基金最大的特点是基金规模分布符合“二八”定律。截至2017年5月,根据Preqin的统计,“10亿美元俱乐部”中有701只对冲基金,数量仅占基金公司总数的12.5%,却管理着88%的对冲基金资产。

重阳投资副董事长汤进喜也认为私募行业可能迎来结构大调整,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促进行业分化的因素来自合规、市场、投资者三方,具备出色的合规运作、风控水平,秉持价值投资理念、理性投资的管理人将得到更多投资者的信赖。这也符合国际同行业发展的趋势。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