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要闻!中金拟换股吸收合并东兴、信达,汇金系整合催生万亿券商巨头)
11月19日,中金公司、东兴证券、信达证券发布公告表示,正筹划由中金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东兴证券和信达证券的重大资产重组。为避免股价异常波动,三家券商A股股票于11月20日开市起停牌,预计不超过25个交易日。
中金公司、东兴证券、信达证券的实际控制人均为中央汇金。
中金公司表示,本次重组有助于加快建设一流投资银行,支持金融市场改革与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通过重组各方能力资源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力争在合并后实现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提高公司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的质效,并提升股东回报水平。
中金公司也指出,本次重组的具体合作方案以三方进一步签署的交易文件为准。本次重组尚需履行必要的内部决策程序,并需经有权监管机构批准后方可正式实施,能否实施尚存在不确定性。
股权整合铺路:
汇金系"同门合并"水到渠成
从股权脉络来看,此次三家券商的整合并非偶然,而是中央汇金统筹旗下金融资源的既定布局。公告及股权信息显示,三家机构实则同属"汇金系"阵营:中金公司由中央汇金直接持股40.11%,为核心旗舰券商;东兴证券控股股东为东方资产(持股45%),信达证券则由中国信达控股78.67%。而这一整合的关键铺垫早在2025年便已完成——2月,财政部将中国信达、东方资产等机构的全部股权无偿划转至中央汇金;6月,证监会正式核准中央汇金成为东兴证券、信达证券及其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股权层面的统一管控,彻底扫清了此次跨机构合并的核心障碍。业内分析指出,中央汇金通过前期股权划转实现"同门归一",再推动核心资产与特色牌照的整合,形成了"先统一控制权、再优化业务布局"的清晰整合路径,为后续发挥协同效应奠定了制度基础。
万亿巨头将诞生:
业绩与业务形成"1+1+1>3"格局
财务数据与业务结构的互补性,构成了此次合并的核心逻辑。作为行业龙头的中金公司,以强大的投资银行能力、领先的财富管理转型成效及全球化服务网络著称,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达到54%和130%,增长势头强劲。而两家被合并方同样具备独特竞争力:东兴证券前三季度净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70%,展现出稳健的经营韧性;信达证券则在特殊资产投行领域建立了差异化优势,同期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幅达53%。
据2024年末数据测算,此次合并完成后,新主体的总资产将接近万亿元规模,营业部合计数量跃居行业第三,资本实力与服务网络覆盖能力显著提升。更关键的是业务协同价值:中金的综合投行、跨境交易等核心能力,将与东兴证券、信达证券在客户资源、区域网络及资本金积累方面的优势形成互补;同时,借助东方资产、中国信达在不良资产处置领域的专业经验,中金还可进一步拓展债务重组、产业投行等新型业务空间,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能力跃迁的质变。
政策落地关键一步:
券商整合进入深水区
此次"汇金系"整合,更是对金融行业政策导向的精准落地。此前新"国九条"已明确提出"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战略目标,证监会配套意见亦为券商并购重组提供了明确指引。而中金与东兴、信达的合并,正是将政策蓝图转化为实践的标志性案例——通过功能性重构,推动券商行业从"分散竞争"向"集中化、专业化"转型,让资本与专业能力更高效地服务于国家战略与实体经济。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此次重组释放了清晰的行业信号:在金融强国战略指引下,以中央金融控股平台为核心的整合将持续深化,具备核心牌照、特色业务及稳健业绩的券商有望成为整合中的核心载体。市场人士预计,未来券商行业将呈现"头部集中、特色细分"的格局,而此次万亿级巨头的酝酿,或将成为行业整合进入深水区的"风向标"。
目前,三家券商的停牌周期预计不超过25个交易日,后续换股比例、异议股东保护机制等核心方案将逐步披露。本报将持续跟踪重组进展,为金融机构及资本市场参与者提供最新解读。
资料参考| 中国证券报、国资智库
编辑 | 麻艺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