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动态 - 正文

信用债风险开始聚集 基金债券投资策略转向重利率轻信用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6-08-26 08:15:4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今年债市的火热让偏债混合型基金和重仓投资债券的灵活配置型基金表现亮眼。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8月23日,今年以来回报率排名前十的基金中,前7只债券市值占基金净值比均超过50%,且今年以来回报率均超40%,其中易方达新益E和鹏华弘盛C债券市值占基金净值的比例分别达到129.85%和108.59%。但与此同时,信用债风险开始积聚。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2日,今年已有42只债券兑付违约,涉及22家发行主体,违约金额高达254.61亿元。不管是从违约债券数量还是违约金额,均已超过去年全年的2倍。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债市违约情况可能更加严重,投资债市还是要持谨慎态度。

债券违约与经营状况有关

债市火热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债券发行量的走高和国债利率持续走低。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债券市场发行总量已达21.41万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9倍;信用债方面,今年前7个月发行量已达8.56万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3倍。自今年6月起,国债收益率持续走低,甚至在8月中上旬跌破2.7%。

据悉,2015全年发生违约的20只债券涉及金额119.6亿元。而截至目前,不管是从违约债券数量还是违约金额,均已达到去年全年的2倍。博时基金固定收益总部现金管理组投资副总监魏桢认为,目前债券牛市的背后其实是经济基本面走弱,实体经济回报下降,实体经营风险加大,信用风险大幅上升。据了解,目前信用违约事件已经从民营企业蔓延至国企、央企。而由于目前信用债风险的聚集,已经有一些基金经理开始减仓债券投资。

目前信用违约的企业有两点共性:一是公司资金链断裂;二是公司所属行业低迷,盈利能力明显下滑。招商双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LOF)基金经理刘万锋也表示,去年以来,债券市场出现多次违约的情况,本质上是经济问题在债券市场上的表现,出现问题的债券很大程度上都与所在行业及自身经营相关。

刘万峰认为,债券违约成为债券市场新的变量。首先,从市场层面而言,违约很可能导致债券市场发生踩踏,进而带来流动性冲击,债券市场出现调整,如今年4月份。其次,从资产管理的角度,在逐步倡导用市场化方式处理违约的背景下,需要强化债券信用甄别、价值挖掘以及风险定价,比如在市场相对悲观时,部分优质产能过剩债券、优质民营企业债券反而凸显出较好的配置价值。

投资策略重利率轻信用

从短期来看,债市的隐忧点仍然存在。魏桢认为,从短期来看,债市在走平衡木,隐忧点也有不少,比如目前,中长久利率债交易比较拥挤,20年、30年的利率产品利率下行幅度最大,长久期品种波动的风险较大;另一个风险点就是日益增大的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爆发可能会引发市场降杠杆,就如今年4月中铁物资事件引发债市调整,这样的事件今后仍然可能再次发生。

不过,在A股市场持续震荡的情况下,多数基金经理还是更看好中长期债市。魏桢认为,对于未来,中长期还是看好债券牛市。今年债市总体波动较大,洼地难找,过度悲观和过度乐观都不可取。目前高等级信用债与利率差的利差不断被压缩,未来策略是重利率、轻信用、低杠杆,依托信用团队的研究力量,精选个券,选择性价比高的短久期信用债做底仓,原则上杠杆不超40%,同时通过长久期利率债做增强收益。总体上,今年的策略是反向博弈,进退有序,狭缝求存。

刘万锋则表示,接下来的债券投资需分利率债和信用债两个维度看。利率债方面,维持一定仓位的中长期利率债,但谨慎加仓。信用债方面,信用利差压缩至低点,曲线也极为平坦,以持有中短久期高评级为主,并挖掘部分优质过剩产能和经营能力强的优质民企债券。

不过,也有基金经理持更为谨慎的态度。创金合信量化投资总监程志田认为,一方面,国内资本泛滥,且存在资产荒;另一方面,经济结构问题导致许多企业的资金链比较紧,有发债动力。在这个背景下,债券市场依然存在投资机会。但现阶段则需谨慎。目前从整体来看,股市的投资价值比债市更高。因为债券已经走出了很长时间的牛市,到期收益率已经降到历史低位,未来债市可能出现调整,对于调整的级别也需要提高警惕。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