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动态 - 正文

委外定制产品井喷 公募规模扩容藏隐忧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张莉 2016-09-26 08:50:1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银行、保险等机构的委外资金持续流入公募基金,引发“定制产品”热潮。由于委外定制产品的井喷,不少基金公司获得稳定持续的资金渠道和机构客户,并借助委外业务规模而赶超其他同行。

在公募积极追捧委外业务的同时,市场人士表示,不可轻视委外产品规模和业绩上升背后隐藏的风险。一旦机构选择撤出,不少基金将面临巨额赎回、净值暴涨暴跌、产品空壳的风险。同时,基金公司管理边缘化、创新萎靡等深层次问题也成为市场普遍担忧。

定制基金猛增

今年下半年,委外资金定制基金猛增。不少首募规模庞大、发行时间较短、持有人户数有限的新基金多数被视为来自大机构客户的“定制产品”。委外定制基金的井喷,一定程度上成为近期基金发行市场的导火索。

因目前市场行情低迷,基金公司面临发行艰难、时间延期、渠道尾随佣金上升等各类困境,而机构客户“委外资金”的加入成为基金公司保有规模、提振业绩的重要资金来源。同时,得益于委外业务的扩大,部分基金公司还借委外业务规模的扩大而其他赶超同行。

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相关人士透露,从去年开始,公司已经开始提前布局银行机构的委外业务,今年为机构客户量身定制的基金产品接近百只左右;借助委外定制产品。公司新增基金规模超过400亿元,未来扩大机构客户仍是重要战略方向。某基金公司机构部人士表示,由于委外业务扩大,公司管理规模容易通过新基金的形式大幅增加,有利于对冲其他基金产品赎回对规模的影响;同时,这类定制产品管理成本不高,能够帮助基金公司增厚利润,这也是目前多数基金公司积极争抢委外资产的重要原因。

公募话语权旁落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基金公司积极追捧机构委外资产,但委外资金改变了目前基金市场的格局,也为基金公司后续管理埋下一定的隐患和风险,看似规模的扩大其背后实际存在负面效应。

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委外需求增加及基金公司积极追捧,定制化产品不断增多,令多数机构行为逐渐趋同,但如果出现机构因收益不满等情况而选择同步撤出,将会对整个市场带来冲击。有基金公司人士认为,如果基金公司没有和机构提前协议,一旦机构巨额赎回,产品净值就会产生大幅波动,持有人数量也会锐减,产品呈现“空壳化”状态而难以运作管理,随时面临清盘的风险。

同时,公募基金公司管理的边缘化也令部分业内深感担忧。据悉,目前不少基金公司为争取机构客户,在其内部进行架构改组以全面对接机构业务,而银行等机构对基金公司的业绩要求日益提高,并给出严格的风控标准以确定投资产品类别,在业绩提成等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分析人士认为,机构客户逐渐强势,令部分议价能力较弱的基金公司自身话语权受到压缩,其管理也缺乏主动性,委外产品的业绩压力实际比其他产品更高。

基金公司人士指出,委外定制产品的风行,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目前基金行业“创新乏力”的弊病。无论是大型基金公司还是中小基金公司都在积极争夺委外资源,而对其他产品的创新或布局相对落后,主要还是在于委外定制产品的利润获得“非常轻松”,一旦有稳定的渠道资源和客户基础,基金公司规模和收益也能获得保证,然而这种蜂拥而上的趋势,对于行业整体创新而言却并非有利。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