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动态 - 正文

收缩战线稳字当头 次新债基谨慎迎年关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彭 2016-12-13 08:57:5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10月下旬以来,持续了近3年牛市的债市陷入深度调整,受此影响,债券基金净值也普遍呈现高位回落。临近年关,近两个月成立的数千亿新债基,将如何抉择投资?这又会给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些话题无疑引人关注。

收缩战线成短期共识

根据第三方统计,11月初以来,A股市场共有156只债券型基金成立,总规模超过两千亿元。这些新基金在债市“寒冬”中如何建仓,颇引人关注。

对于今年11月之后成立的新基金而言,持币观望、谨慎建仓成为基金经理的普遍做法。多位债券基金经理表示,目前市场对于资金面的悲观预期,已成为推动债券长端收益率上行的主因。而临近年关,流动性持续紧张状况可能令脆弱的债市雪上加霜。

“年底资金面仍然不会过于宽松,甚至到了明年1月份,货币市场流动性仍有面临冲击的可能,这都将导致债市继续波动。”沪上一家基金公司的固定收益部负责人坦言。

债券市场的持续下跌,给近年来规模快速扩张的老债券基金也带来不小的压力。“我在债市调整初期就把仓位降下来了,而且大幅缩短了久期,现在只敢配一些回购、短融等短端品种。”一位债券基金经理表示。

“市场仍然处于调整的过程之中,所以短期内,我们会采用较为稳健的投资思路。”近期结束募集的万家恒景18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苏谋东向记者表示。“我们会选择一些现金类资产以及短久期的债券做底仓配置,这些资产的利率风险低,收益确定性强,这类标的品种包括现金、回购、同业存款、存单、短融、剩余期限短的中票、企业债和公司债等。”

积极把握低位投资机会

但也不是所有债券基金经理都在防御。

北京某基金公司固收类投资总监称,“债券价格现在被打下来了,短期内我们还不会建仓。但从长期来看,市场无法长期维持Shibor的高利率,预计年底会继续调整,明年年初会出现更好的配置时机。”

正在募集中的广发汇平一年期定开债拟任基金经理代宇指出,基金成立时间恰逢年末,她会倾向于先做一些流动性管理,维持组合低久期、低杠杆的状态,待寻找到合适的建仓机会,会依据市场情况逐步增加仓位。

也有部分观点认为,虽然很难判断债市目前是否处于底部,但现阶段各类债券资产的回报率相较年中都有不少提升。“比如做同存,现在的回报率比之前大概提高了有100多个BP,长期的利率债也比前期的低点提高了50多个BP。由于债券市场本身流动性较差,因此通常做左侧交易比右侧交易回报率更高。”沪上某基金公司人士指出。

“债券价格的回落带来了债券收益率的上升,也正好给债券基金未来一年创造了提高收益的机会。在债券下跌的过程中到期收益率是最高的,这个时候买进去,对整体回报基础的奠定非常有帮助。”上述人士进一步补充。

万家基金苏谋东指出,11月份成立的债券基金,大部分来自于银行的委外资金,但这些委外资金与上半年的来源不同。上半年的委外主要来自银行理财资金,资金成本比较高;而11月份的委外资金主要是银行自营资金,稳定性好,资金成本偏低。债市企稳后,这些资金主要会参与利率债、中高评级信用债投资,对中低评级信用债参与则相对较少,大量新基金的建仓对后期市场稳定也会起到一定作用。

明年期待正收益

“我们认为未来一年债券市场会有正收益。”上投摩根债券投资总监赵峰表示:“但是债市投资的收益率会明显下降,所以需要寻找更多资产来增强收益。年末资金面较为紧张,所以近期收益率有比较显著的上升。但是经过调整之后,来年的债券投资应该可以做得更舒服一些。”

“即使提供正收益,也要客观地看到这个收益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了。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拓展投资视野,把更多产品和策略加进来,增强我们的组合收益。”赵峰说。

银华基金投资管理三部副总监邹维娜对债券市场的未来走势则更为乐观。她认为,10月地产新政出台以来,地产销售明显下行,统计局公布的30城销售数据显示,销售同比从9月28.76%下行至10月的-0.49%。而地产销售端下降必然引发地产行业投资下降,并引发宏观总投资走软的担忧。通常,这种情况有望导致融资利率继续下行,债市牛市是有可能延续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