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动态 - 正文

打新基金规模料将收缩 “花式策略”不断涌现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徐金忠 2017-05-04 08:15:4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今年以来,沪深股市相对静稳的环境中,权益投资缺少相应的机会,虽然今年一季度,不少股票型基金等抓住市场中“吃药喝酒”、白马蓝筹等的机会,但是权益投资不容易。在上述背景下,随着IPO的持续加速推进,打新基金仍有不错的市场表现。

当前,打新的赚钱效应持续吸引各路资本纷至沓来,打新战场人头济济。在这样的情况下,近期不少公募打新产品正在创新自己的战略,“固收+股票底仓+打新”等“花式策略”不断涌现。

“取舍”赚钱与规模

随着基金一季报等资料的披露,打新基金的规模、业绩等得以展现。方正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汤雅文指出,打新基金2017年至今总体表现优秀。截至4月21日,主流的5亿-10亿元打新基金费后平均年化净值增长5.78%,较一季度年化收益率略有下降,但整体表现仍好于去年。

今年以来,打新基金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规模的收缩。汤雅文表示,根据2017年一季报,接近七成的打新基金规模在10亿元以下。一季度相比去年四季度打新基金大约缩水600亿元规模。其中10亿-15亿元规模的打新基金赎回情况最严重。汤雅文进一步指出,从打新收益的角度来看,2016年10月起,新股网下申购上限调低,打满上限需要的规模缩小,越大反而摊薄收益,加之今年来并无大票发行,委托人天然有动力收缩打新基金的规模,转而投向定制更小的偏股型基金或量化对冲作为打新基金的壳。汤雅文认为,尽管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风险偏好极低,但打新基金委托人对于提高股票仓位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可能是因为获取了较丰厚收益)。打新基金产品依然会存在,只是越来越小的规模或成为主流。

对此,华创证券认为,监管趋严是大趋势,委外将继续面临赎回压力,委外资金对应的一些打新基金将面临规模的缩减甚至清盘,监管趋严可能会使得打新收益下降,打新基金收益不及预期,也会面临持有人的赎回。整体看在委外赎回的趋势背景下,打新基金的规模料将收缩。

“花式”打新上演

对于A股市场的打新机会,公私募机构等已经有从认知到实践的变化。有公募机构投研人士表示,对于IPO加速背景下的打新机会持续看好,但是当前大量资金涌向打新的背景下,打新收益面临摊薄,打新策略应该回归到增强收益等的角色上来。该人士表示,打新基金现在的范畴很广阔,参与打新的产品都可以认为是某种类型的打新产品,当然市场上也有不少基金产品明确主要参与打新机会。打新策略是当前市场重要的机会之一,但是机构和产品完全押注打新,也不是可取之道,倒不妨将打新作为一种增强策略。

事实上,当前不少公私募机构已经在打新策略上变换花样,不仅仅是简单的“股票+打新”。“固收+股票底仓+打新”等的“花式策略”也不断涌现。

当前,70%的固收提供低波动的固定收益,30%的股票底仓用以打新增强收益等策略已经成为部分公募产品的选择。同时,今年新股发行节奏加快,转债市场也在大幅扩容,打新策略正在多方组合相关投资,市场人士普遍认为,2017年股票市场再融资政策收紧,预计不少上市公司再融资需求会转到转债市场,转债市场同样存在优良的打新机会。另外,花样繁多的“打新+对冲”策略也备受市场机构关注,利用新加坡A50指数期货对冲等等,成为不少组合打新资金的独到之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