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动态 - 正文

浮动管理费基金征求意见 实力基金兴趣浓厚公司望洋兴叹

来源:中国基金报 作者:项晶 方丽 2017-06-12 08:38:2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近日,监管层就公募基金收取浮动管理费征求意见的消息受到市场广泛关注。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基金公司对此细则正在仔细研究,并有意积极布局。“我们对浮动管理费率基金会积极布局,这类基金可以将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基民利益深度捆绑,可以实现三方共赢。”一家基金公司市场人士表示。

中国基金报记者发现,业内类似声音较多。不过,也有人士直言,因为基金公司自有资金有限,短期内浮动费率产品并不会成为一个大众品种,未来发展取决于A股表现、公司自身考虑以及公司规模大小等。

基金公司反响强烈

日前《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收取浮动管理费指引(初稿)》已下发并征求意见,这一细则对基金产品收取浮动费率的收取方式、基金经理人选、跟投机制、基金类型等诸多细节都有明确规定。对此,基金公司反响热烈。

“我们这两天都在积极研究这一指引,若新规出台,应该会去申请此类产品。这类产品对基金经理、基金公司、基民都有利。”一家基金公司产品部门人士表示,目前看,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也比较有动力去运作此类产品。

华南一家大型公募相关人士表示,指引对目前相对小众的浮动费率产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范,从其中几个要点来说,均把管理人、持有人利益更好地捆绑在一起,例如基金经理需要至少出资100万跟投、设置浮动费率上限等。“目前来看,基金经理也是比较乐意跟投的,这更能增加投资者对基金的信任,100万不是问题。”

另外一家业绩较好的基金公司人士表示,浮动费率基金鼓励基金管理人和投资者利益捆绑,这在非牛市特别好,避免投资者认为管理人旱涝保收。

对于未来浮动费率基金的发展,上述华南大型基金公司人士认为,因需采取发起式基金,所以对基金公司自有资金规模产生限制,短期内浮动费率产品并不会成为一个大众品种。他认为,未来浮动费率基金是否会更多申报主要取决于A股表现、公司自身考虑以及公司规模大小等。

不过,也有一家中小型公司产品部人士认为,上述征询意见非常仔细,但有些地方仍有待斟酌,例如基金经理至少跟投100万、基金类型应为债券型基金或绝对收益策略基金等。他表示,基金公司发浮动费率基金初衷是当遇上牛市时可以多赚点管理费,但目前而言,A股牛短熊长,总体来说不一定能多赚钱。另一方面,即使在政策的多方监管下,浮动费率基金也无法完全消除所有的道德风险和缺陷,未来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小基金公司来说,采用发起式、基金经理跟投、基金经理投资年限要求等均产生限制,就目前来说,公司没有申报此类产品的打算。”上述基金人士表示。

此外,也有一些过去已经发行的浮动费率基金,存在需根据新规进行修改的压力,也有公司内部也进行相关探讨。也有人士表示,该公司旗下浮动费率基金采取绝对收益策略,且在成立之初基金经理就已自购500万,不需要追加。

存续浮动费率基金

优势不明显

其实,早在2013年,国内首只浮动费率基金就已诞生。截至2017年6月9日,市场上共有33只浮动费率基金。就近几年业绩情况来看,和传统固定费率基金相比,浮动费率基金优势不明显。有业内人士期待新规出台之后,新一代的浮动费率基金能给行业带来新的变化和惊喜。

中国基金报记者发现,目前存有的33只浮动费率基金中,有17只权益类基金、13只债券类基金和3只货币基金。截至6月9日,对比权益类浮动费率基金和普通主动管理型基金在2014年至2017年的表现,可以发现,四年期间17只权益类浮动费率基金每年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2.28%、30.39%、-2.43%、4.13%,普通主动型基金同期收益率分别为24.05%、43.39%、-7.50%、1.62%。

若截取自2015年以来A股大涨大跌的区间数据来看,当市场处于反弹、上行阶段,普通主动型基金的收益率要高于浮动管理费基金;当市场处于下行周期,浮动管理费基金的抗跌性则要更强一些。不过,17只权益类浮动费率基金中有7只是绝对收益策略基金,这一类基金本身具有抗跌、低回撤等特性,若将这几只基金剔除,两者差别并不大。

而从债券型基金看,目前13只浮动费率基金每年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5.08%、6.61%、1.32%、0.19%,同期普通债券型基金收益率分别为20.35%、10.84%、0.14%、0.13%。从风险控制上看,浮动费率型基金相对普通型基金也并无明显优势。例如,在遭遇债市大调整的2016年,普通债基全年最大回撤均值为3.11%,而同期浮动费率债基这一数值甚至更高,为6.27%。

业内人士表示,浮动管理费算是一种尝试,虽然过去4年下来效果并不明显。若新规开始执行,未来浮动费率基金的发展仍还是要取决于基础市场、基金经理能力等,但这一“业绩好多收费、业绩差少收费”模式更有利于将基金公司、基金经理、持有人利益捆绑一致,伴随着资本市场越来越成熟,此类产品会具有较大潜力。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