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私募论市 - 正文

其他类私募:规模爆发增长难掩发展尴尬

来源:中国基金报 作者:房佩燕 吴君 2017-11-06 09:14:0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其他类私募具有锁定收益、本金可赎回等特点,具有债权属性,投资者可以明确地判断回报。

但在实际操作中,其他类私募还是受到流动性不足、监管等多方面的限制。真正成功发产品的其他类私募并不多。

过去两年,其他类私募获得爆发式增长,但受市场限制,真正落地的产品并不多。

非标业务是主体

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其他类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446家,管理基金规模4353亿元。到了今年9月底,管理人数量达到774家,规模猛增到1.62万亿元。

据了解,“其他类私募基金”指投资除证券及其衍生品和股权以外的其他领域的基金(含FOF基金),对应的产品类型为商品基金、其他类基金。在实际操作中,其他类私募主要涉及非标债权投资,多为银行通道业务。

引领投资首席风控官牛浩告诉记者,其他类投资标的很多,包括影视、文化创意、基础设施建设、养老地产、海外资产配置等,甚至还包括红酒、艺术品等比较偏门的投资。之前其他类私募产品较多的是参与房地产融资项目。现在大部分房地产项目都使用其他类的固定收益产品来锁定收益,股权产品没法锁定收益。

利得金融合规副总监郑元迪介绍,他们公司的其他类私募的业务主要是非标类业务,包括ABS业务和一些债券融资项目,同时还涉及少量的地产项目。

北京某大型其他类私募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公司之前靠地产非标业务起家,每年可以做到50亿~100亿规模。

据介绍,目前市场上规模较大的其他类私募,多扮演银行通道业务的角色。对此,长富汇银投资产品总监王宏源表示,很多机构能找到资金,但不具备信托等可以发行项目的牌照,会通过私募基金发行,其中不乏券商投行等借助资产管理私募发行。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秦政补充道,今年以来,金融去杠杆压力之下,通道业务收缩,银行委外和信托计划等通道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现在大多是通过其他类私募来操作非标。

风险收益易评估但限制多难落地

在牛浩看来,其他类私募最大的优势是具有锁定收益、本金可赎回等特点,具有债权属性,投资者可以明确地判断回报。“虽然一些机构比较喜欢股权的形式,但散户都喜欢有固定收益、有预期的收益,其他类私募最能迎合散户的需求。”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洪蛟表示,相比股权投资和证券投资而言,债权固收投资品种风险与收益更容易评估、控制,受到许多投资者的欢迎。

牛浩还介绍,其他类私募应用面比较广,能承接信托、资管的通道功能,因为现在信托、资管想要设立新的计划,难度越来越大。

此外刘洪蛟介绍,在监管部门对于传统信托、资管等通道机构加强监管(含投向、杠杆率、计提资本系数等)的形势下,通过其他类私募机构进行债权投资是一条可选的路径,因此其他类私募管理的规模上得很快。

尽管具有明显优势,但在实际操作中,其他类私募还是受到流动性不足、监管等多方面的限制。

郑元迪认为,其他类私募的流动性要比证券类私募低,而不能确定何时还本付息是其最大的弱势。“对于非标业务,必须找到融资标的才能去募集资金,不然就涉嫌非法集资或资金池概念。而项目参差不齐,很多项目通不过风控。市场上很多机构都在寻找优质资产,融资方也会通过不同机构融资,不一定都通过私募。所以真正成功发产品的其他类私募不多。”据统计,目前正在运作的其他类私募基金5182只,平均规模3亿元左右。

另一方面,郑元迪表示,协会对备案项目所有材料审核要求更高,流程更长,反馈要求比较多。“市场上真正可以放贷款的有两类金融机构———银行和信托,都由银监会监管。其他类私募业务有点变相替代银行放款的味道,因此监管上非常谨慎。”

牛浩也告诉记者,现在监管不鼓励这类产品,主要是希望改变投资理财的观念,投资基金不等于买银行理财产品,不能锁定收益。

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洪蛟介绍称,目前除了基金业协会发布的通用类规则外,对于其他类私募基金并没有专门规定。大多数私募非标债权产品都是通道类业务,帮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出表,不具有主动管理能力。此外,“一对多”的产品容易形成非标资金池,产生期限错配、预期收益率、刚性兑付等问题,容易酿成变相的非法集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