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重仓 - 正文

“躺着赚钱”一去不复返 “定增王”年收益勉强为正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8-01-21 08:20:4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躺着赚钱”一去不复返 “定增王”年收益勉强为正)

自再融资以及减持新规发布以来,游戏规则的改变,一方面让众多短线玩家退场,另一方面存量市场的机构资金要反复考察才敢出手,这让上市公司定增一波三折。2018年开年这半个多月,就有多家公司宣布修改定增方案。

资金方频频“受伤”

2016年定增市场行情火爆,事件驱动策略产品迎来爆发期。某私募旗下的一款定增产品在2016年的收益几近翻倍,凭借98.05%的年度收益率夺得当年定增产品冠军。

但在2017年2月融资新规发布后,监管趋严背景下,定增数量下降且普遍破发。上述私募产品在2017年战绩平平,截至2017年12月12日,累计收益率84.58%,2017年收益率仅1.22%。

昔日私募“定增王”风采不再,但业绩还能勉强为正。相比之下,华南某大型私募的境况可谓惨淡。这家私募曾经的“拳头”产品就属定增类,凭借定增本身获得的折扣以及股价上涨的超额收益笑傲资本江湖许多年。

“从2008年到2015年,所有一年期定增的股票定增价平均折让15%到17%。此外,所有发行定增的股票,平均每年跑赢中证500指数8%到10%。以上两项相加,就是接近26%的系统性机会。”接近这家私募的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稳定的业绩回报让他们的规模迅速扩张。但2017年该私募的定增产品遭遇滑铁卢,绝大部分产品处于亏损状态。

再融资和减持新规是资金方参与定增迈不过去的坎儿。再融资新规明确,定价基准日只能为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期首日,这大大压缩了参与机构靠定价获得超额利润的空间;而减持新规则让资金方的后续退出时间拉长。市场人士称,“2·17”再融资规定让上市公司定增不再“想发就能发”、“5·27”减持规定让定增投资者不再“想走就能走”。

定增波折不断

因资金方缺少热情,少数上市公司定增甚至无人问津,很多上市公司采取修改条款的方式,借此配合资金方需求。

申万宏源数据显示,2017年累计有236宗定增项目对定价方式、发行价格、发行股数、募集资金总额等核心条款作出修订,而在2018年开年的半个多月,有多家公司宣布修改定增方案。2017年共有145宗调减募资总额,平均下调22.04%;16宗下调定增价格,平均下调幅度为7.98%;97宗调减增发股份数。

如华南某上市公司自2016年初披露定增预案后,对该预案进行了五次调整,但该公司最终没能如愿募集到资金。该公司2017年6月披露的定增方案显示,计划向认购对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79亿元;但今年1月初发布的公告显示,最终募集资金总额为2.59亿元,仅为预期总额的24%。

相比降低募资额,因无人申购导致定增失败的案例更显市场“无情”。北方某上市公司筹划了近两年的定增方案,期间向提交认购意向书的80名投资者、25家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15家证券公司和10家保险机构等总计142名投资者发送了认购邀请书,然而截至2017年底,证监会批文失效仍未收到有效申购报价,只能宣布终止定增。

“爽约对我们而言是无奈的选择。市场和监管环境发生了变化,预期收益变得非常低。再加上有些上市公司质地不佳,我们需要承受的风险实在太大。”深圳一位定增投资从业者李明(化名)说,定增认购份额之前是“香饽饽”,但现在则要“选了又选,看了又看,琢磨再琢磨,唯恐‘踩雷’。”

利好长期投资者

一位市场人士表示,此前定增募资可以“躺着赚钱”。他说:“之前做定增就看能否拿到份额,需要同上市公司大股东或管理层关系好;可以通过相应的重组或转型形成概念预期,股价在定增之后会节节攀升,只需耐心等待解禁期满,就可以高价减持从而获取丰厚利润。”

分析人士指出,再融资游戏规则改变的主旨是要消弭定价套利和减少内幕交易,定增“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结束。目前的监管环境对短期套利者无疑形成重压,因此公募、券商集合理财和私募等资金对定增投资热情大减也在预期之中。

但这一变化对于企业年金、银行等长期机构投资者构成利好,毕竟对于投资周期更长的定增投资者而言,公私募等试图短期套利资金的退出,意味着定增投资博弈环境的改善,长期机构投资者的参与热情显然会比之前高。申万宏源数据显示,2017年企业年金在获配家数和获配次数累计均骤降的情况下,获配资金总量大增逾一倍;银行获配家数与2016年持平,但获配资金量增加115%。

李明表示,市场变冷,很多定增参与者逐步退出,但他所在公司的定增业务还在继续。“我们会甄选优质和有潜力的上市公司,在合理估值的前提下参与定增,可以帮助他们进行战略梳理,把融资投入到新项目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联合设立并购基金,提供并购标的进行产业整合。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