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动态 - 正文

华夏基金九夺规模冠军 余额宝助天弘登顶

来源:中国基金报 2018-03-06 13:32:1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公募基金20年的发展史,规模的变化最为直观,也最受市场关注。

1998年到1999年,国泰、南方、华夏、华安、博时、鹏华、嘉实、长盛、大成和富国等基金公司先后成立,业内习惯称之为“老十家”基金公司。随后,基金公司队伍不断壮大,到2018年1月末,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及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机构数量已经扩容至128家,管理资产总规模超过12万亿元。

2017年,在基金公司规模排名中货币基金被剔除,新的规则之下,登上管理规模首位的公司是易方达基金,截至当年年底,资产管理规模为2879.11亿元,新盟主易方达基金打破了华夏和天弘长达10年的“统治”。

一直以来,监管层反复强调业绩才是基金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基金公司也将业绩作为长期发展的基石。但是,不可否认,规模已成为彰显基金公司实力的重要指标,投资者对基金公司的认可很大程度上基于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的多寡。

历年来,每到年底的规模大战都是整个行业避不开的现实。根据过去20年的统计数据,华夏基金共夺得9次年度规模冠军,是称冠时间最长的基金公司。

整体来说,公募基金公司规模增长主要依靠几个方面的来源:1、发行新基金,增加资产管理规模。根据数据统计,2001年以来,基金行业平均每年发行新基金288只,平均每年新发基金总规模超过4400亿份。2、牛市产生赚钱效应,投资者追捧权益类基金。比如2006年~2007年大牛市、2015年牛市、2017年价值投资带动的结构性牛市,基础市场的火爆都对基金扩张规模产生了明显的正面推动效果。3、踏准特有的市场节奏。如宝类货币产品带动的2013年、2014年以及2015年上半年的分级基金潮,新鲜的产品形式吸引了不少投资者。4、股东和渠道的支持。如吸引委外基金、加大货币基金发行力度等,这些手段也都带来规模的有效增长。

20年12万亿 增长千余倍

1998年3月27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首批成立的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和国泰基金管理公司发起设立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试点的序幕由此拉开。

如今基金行业已走进第二十个年头。在这20年间,基金公司经过了从封闭式基金向开放式基金的转型,在几轮市场的牛熊交替中不断切换产品风格。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月末,公募基金总资产规模站上12万亿大关,这一数据比2017年末规模增长5900亿元,增幅5%,比起1998年底的103.64亿元更是增长了1174倍。

在这20年中,基金业管理资产规模经过了数轮的爆发。数据统计显示,2007年和2015年的增长幅度分别达到282.46%和88.88%。从2011年以来,基金行业规模几乎每年都在创出新高。

但是在2017年底,监管层规定货币基金规模将不再纳入统计范围,在剔除货币基金规模后,2017年基金行业总资产规模仅为4.84万亿元。

辗转了20年之后,公募行业终于回归主动管理的竞争。

华夏基金9次夺冠

重投资轻市场实现7连霸

20年中,华夏基金曾9次位列基金公司规模首位,也就是说,公募基金近20年规模的排座次,华夏基金赢了一半,华夏基金的长期领先成为公募基金史上的一项难以超越的记录。尤其是从2007年至2013年,华夏基金连续7年称霸,华夏基金行业龙头的地位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无人能够动摇。

华夏基金成为行业的标杆。早期,华夏基金的管理风格表现为“重投资轻市场”,取得突出的投资业绩。那时的华夏基金人才济济,不仅有“公募一哥”王亚伟领衔,还培养出了江晖、刘文动、孙建冬、胡建平等众多明星基金经理。在华夏的旗帜下,一大批优秀基金经理做出优异业绩,这也是华夏基金9次夺冠的根本所在。

的出现深刻改变了基金业格局。2013年,天弘基金余额宝货币基金横空出世,开创了基金产品的一个新时代。统计显示,余额宝在2014年末规模突破5000亿元,天弘基金也藉此规模大增,首次超过华夏基金,成为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有意思的是,天弘基金总经理郭树强来自华夏基金,在那里工作的时间长达13年。

除了华夏基金,银行系基金公司代表工银瑞信基金也实力超群,旗下工银瑞信货币基金规模突破千亿,2014年工银瑞信基金规模排名跻身行业前三。

2014年,天弘基金在公募基金规模战中打上了“得货币基金者得天下”的标签,货币基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导着基金公司的规模排名格局。

截至2017年底的数据显示,货币基金规模已达到7.11万亿,在整个市场份额中占了60%,基金业前15年形成的结构和模式被彻底颠覆。

年均288只新发基金

当然,要想获得基金规模的增长,发行新基金才是根本途径,是基金公司的基本任务。根据数据的统计,2001年以来,基金行业平均每年要发行288只新基金,每年新发基金规模为平均4428.03亿份。

但是,在新基金发行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单只基金的平均发行规模却越来越低。2016年和2017年,新基金平均首募规模都不到10亿份。这一方面是由于2014年开始基金行业正式进入注册制时代,产品从申报到获批再到发行的节奏加快,流程缩短。基金公司不再执着于新产品成立的规模,越来越多的基金选择到点成立,规模超过2亿元门槛即可,发起式基金的兴起则将这一门槛拉得更低。

另一方面,基金产品数量越来越多,行业同质化严重。一些成功创新产品的发行往往引得一批基金的跟风,无论是2012年的短期理财基金、2014年的“宝类货币基金”、QDII基金还是近两年的沪港深基金,都出现了一哄而上的情况,同类基金规模也越发越小。

爆款基金频现

最大规模超过900亿元

基金业20年,产品数量即将突破5000只。这当中有一大批爆款产品被业内津津乐道。统计显示,发行规模最大的前十只基金首募规模都超过了300亿元。其中,2017年发行的工银瑞信丰淳以909.55亿的规模占据榜首,在基金发行史上留下了难以打破的纪录。

从爆款基金的成立时间上看,募集规模最大的10只基金中,仅嘉实策略增长和华夏全球精选两只基金是在2010年之前成立的,嘉实策略增长的发行时间正好处在2006年到2007年大牛市的中继阶段,仅发售一天就提前结束募集,募集419亿,参与户数高达92万户。在之后的数年中,嘉实策略增长419亿的首募规模纪录高高在上,没有对手,直到2017年“宇宙大行”发力,凭借渠道优势,工银瑞信丰淳以909.55亿元的首募规模实力超越,估计这一规模纪录保持的时间将会更久。

华夏全球精选属于2007年首批成立的4只QDII基金,作为当时市场上的新鲜产物,4只QDII的首募规模均达到了300亿份左右。

2018年初,兴全基金和招行联合定制的兴全合宜两年期定开混合基金一日募集329亿,进入公募基金首发前十行列。和兴全合宜先后涌现的一批爆款基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投资者观念的改变。2017年,基金整体取得突出业绩,炒股不如买基金的理念在投资者中流传开来,一些过往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顺势推出符合投资者需求的产品,号召力极强,再加上渠道的大力支持,2017年三季度到2018年初,基金发行市场上出现了许久未见的热闹景象。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