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要闻 - 正文

目标日期基金有望后来居上成第三支柱主流产品

来源:证券时报 2018-05-21 07:37:0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目标日期基金有望后来居上成第三支柱主流产品)

基金行业已经具备了做好养老目标基金的基础:底层基金产品类型丰富;立足长期投资,符合养老目标基金长期增值需要;目标日期、目标风险两种策略在中国市场具备有效性;养老目标基金指引为行业服务第三支柱奠定了重要基础。

个人养老金投资在海外市场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从最初的以存款、理财、保险等稳健类产品为主,到公募基金和证券类产品后来居上,长期收益的竞争力让目标日期基金逐渐成为了第三支柱的主流选择。

养老目标基金是

个人养老投资的成功模式

养老目标基金是海外个人养老金的一个重要成果,在产品类型上主要分为目标风险基金(TRF)和目标日期基金(TDF)两大类。目标风险基金采用长期固定的资产配置策略,锚定风险收益特征;目标日期基金则是进行跨生命周期的动态资产配置。

广发基金总经理林传辉表示,养老目标基金是个人养老金投资的有效模式。长期投资、稳健增值、个性化是个人养老金投资的需求特点,养老目标产品很好地满足了个人进行养老金投资的需求。林传辉认为,我国基金行业已经具备了做好养老目标基金的基础:一是底层基金产品类型丰富,能够满足资产配置需求;二是基金立足长期投资,符合养老目标基金长期增值需要;三是目标日期、目标风险两种策略在中国市场具备有效性;四是养老目标基金指引为行业服务第三支柱奠定了重要基础。“整体而言,美国的目标风险和目标日期基金在资产配置时充分考虑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生命周期,基于类型丰富、风格鲜明的底层资产,凭借科学的基金筛选体系、自上而下的风险管理体系,主动降低投资成本,为个人养老金投资者实现了长期稳健的回报。” 林传辉说。

许欣也认为,未来基金公司做养老投资是通过目标日期基金或目标风险基金,以基金中基金(FOF)的方式进行底层产品优选和动态资产配置,基金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作为养老投资底层标的,公募基金简单、透明、成本低廉,而且一直在完善的监管框架下运行;二,基金公司在股票和债券投资管理方面有长期积累和人才储备,股票长期投资收益率有明显优势。

初期稳健类产品占优

目标日期基金或后来居上

据统计,在海外第三支柱发展初期,大部分人选择的是偏稳健产品,初期存款、理财、保险占比较高。以美国为例,美国第三支柱刚推出时,80%的个人投资者选择的是存款,但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当前公募基金和证券类产品的占比已经达到了80%。

德国也是如此,在第三支柱改革时,制度设计是希望投资者选择稳健的保险产品,但发展了十几年后发现无法对抗通胀,后来不得不加入了基金和其他理财产品。

招商银行财富管理部副总经理王洪栋介绍,美国用了30年时间改变了产品选择结构,德国也不得不加入权益产品以获取长期收益。投资在权益类资产的基金,拉长周期看收益率优势明显。“我们希望引导第三支柱在发展初期就建立合理的产品配置结构,加速财富积累步伐,避免让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再走弯路。”王洪栋说。

任莉也表示,养老金的超额收益要从中国经济的发展中来,这就一定要投资A股。长期的良好投资收益需要相对较高的持股仓位,并且长周期持有。借鉴过往经验加上合理的投资者教育,让投资者接受长期投资、理性投资、价值投资观念,解决投资者短期亏损的现象,分享优秀企业的价值创造,实现长期财富增值。

许欣也表示,投资者要想实现养老投资的高收益,就要提高股票 投资比例;而要降低风险,减少亏损的概率就要锁定投资者长期持有。未来可以通过税收政策和养老产品设计等方式做出对长期持有的奖励和对短期投资的惩罚方案。养老金投资的核心是长期持有,海外养老金体系成熟的国家均会设置税收优惠等政策以鼓励长期缴费,也会对提前支取行为设置较高的惩罚费用,这样可以让投资者兼顾高收益和稳健投资。

南方基金总经理杨小松也认为,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养老目标公募基金,尤其是目标日期基金基本上构成了个人养老基金产品的核心选择,因为它更符合生命周期理论。

泰康资产副总经理金志刚表示,美国用了三十多年才从最初的储蓄型产品逐渐过渡到以生命周期目标基金为主的形势,这也是在提醒投资者,以生命周期基金为主的产品更适合养老。但是初期来看投资者的接受度还有一个过程。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