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动态 - 正文

“金领”逢大浪淘沙 业务或柳暗花明 投行直面“冲击波”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陈健 2018-05-25 09:05:3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今年无论是IPO,还是发债,日子都不太好过。公司债券发行部门人员去年奖金拿到手软,今年却业务惨淡,其中有的债券批文即将到期,还没有完成发行。”近日某中小券商投行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大投行的业务收缩正实打实地反映到从业人员身上。某券商日前曝出整体降薪的消息,投行则是其中的“重灾区”。曾经炙手可热的投行,有“金领”之称的投行人员,在行业整体收缩的环境下,也难以幸免于冲击。在此背景下,券商业务结构调整的紧迫性日益凸现。

“金领”要过“苦日子”

华东某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今年公司的投行同事有的已主动离职,转去企业做相关投融资工作。记者了解到,投行人员的薪酬目前已比较市场化,收入高低与投行业务的好坏有明显关系。从行业整体看,各家券商的薪酬体系大体上差不多。对于上述申万宏源降薪事件,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薪酬体系调整中,投行部门受影响最大,主要还是因为投行业务今年不太好。

华东某券商人士告诉记者,公司内部有两套工资体系。一套是针对于经纪业务条线和各分支机构员工,就是所谓的岗位系数。公司的薪酬体系是跟系数挂钩的,系数最低是1.0,系数差最高有3-4倍。岗位职级决定了工资系数,但是系数体系下的工资是有天花板的,而且分支机构员工本来收入就不高,固薪这块其实非常低,基层员工一个月固薪就几千元。

“一套是市场化体系,针对研究所、投行、产品管理等,市场化体系下的工资水平是不受系数限制的。所谓市场化就是人比较重要,考虑到市场竞争情况,通过高收入,防止人才流失。而投行的市场化更多是根据业务承接和完成数量来的。那些一年成功了5单IPO的投行人员,其收入跟只有1单的肯定不一样。”上述华东某券商人士指出。

业内人士称,今年3月底《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指引》(简称“《指引》”)发布后,投行薪酬体系也迎来一个新时代,过度激励逐渐成为历史。《指引》明确,证券公司不得将投资银行类业务人员薪酬收入与其承做的项目收入直接挂钩,应当综合考虑其专业胜任能力、执业质量、合规情况、业务收入等各项因素。

分析人士指出,这意味着此前投行员工薪酬按项目提成方式计算的方法,已成为过去。项目提成模式,对投行员工个人而言,收入更多,前些年曾为一些投行业务较激进的券商采用。但对券商投行业务内控未必是好事。员工个人可能为了多赚钱会更有动力多申报项目,项目风险把控的尺度可能会降低。

投行业务明显收缩

离职、降薪……在部分行业从业人员感受到“寒意”的背后,正是行业大环境的改变。

今年以来,投行业务的市场环境和2017年已然是“今非昔比”。以IPO为例,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今年以来IPO审核公司数量96家,通过50家,审核通过率52.08%;而去年同期,IPO审核公司数量210家,通过178家,审核通过率84.76%。

分析人士指出,无论是在审核通过公司数量、还是审核通过率方面,今年的数据同比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反映到收入方面,今年一季度,投行业务收入占比显著走低,同比增速也出现下滑。数据显示,30家上市券商2018年一季度投行业务收入总计51.66亿元,占比8.61%,较2017年一季度下滑3.45%。

某券商投行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前两年券商投行业务突飞猛进,无论是发债还是新三板业务都很好,需要大量的人,券商纷纷扩充投行人员;现在随着业务整体减少,从投行人员数量上看,整体是过剩的。过去十几年投行业务收入每年20%到30%的增长,今年很有可能不增长。

证监会近日表示,严格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对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首发企业进行审核,审核政策始终没有变化。对此,有投行人士告诉记者:“今年手里的项目,IPO申报的节奏不会加快,要等满足相关条件再上,不会盲目闯关。”

业内人士预计,在“金融去杠杆”背景下,证券行业的传统业务正处于收缩阶段。今年下半年IPO形势,仍然不会有多乐观。上述某券商投行负责人称,随着前期一些拟IPO企业纷纷撤材料,从IPO节奏来看,预计下半年还将维持每周2—3家;不过,他也注意到一个新的积极变化:目前IPO审核通过率逐渐有所提升。

券商今年面临远不止是IPO业务收缩,债券发行、承销同样面临与往年不同的挑战。华东某中型券商投行人士称,目前发债批文能拿到,但问题在于很难卖出去。

投行拓展新业务

上述某券商投行负责人指出,目前来看,随着投行业务的收缩,今后发展中更多的需要业务结构重新优化,发展思路重新调整。例如,此前随着新三板的快速扩容,新三板业务发展速度很快,现在在挂牌企业数量过万家的情况下,对业务及人员需求可能就有所下降。但市场对投行业务和相关服务还是需要的,例如融资安排,资本运作、中小企业融资等,但这对投行业务能力要求提高,对投行人员综合素质要求提升。

有投行人士表示:“我们公司没有主动裁员降薪,但受大环境影响,后续扩张速度肯定有所放慢,同时对投行人员的能力要求有所提升。无论是在法律、财务等方面有较强业务能力,还是在业务重整、公司发展战略等方面能给公司找到新方向的投行人才,都是投行真正需要的。”

分析人士指出,投行人员数量前期大扩张叠加业务收缩,带来的影响预计还将继续显现,对投行人员而言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大浪淘沙过程将会持续一段时间。不过,在原有投行业务收缩,竞争激烈的同时,一些新的业务机会也在浮现。当前投行业务体现出明显的政策导向,一些政策支持的领域如新经济企业上市、发行CDR等仍有不少业务机遇;券商可以跟着政策的“指挥棒”开拓新的业务蓝海。

华泰证券表示,2017下半年以来,监管层支持行业创新发展的相关政策逐步推出,预计未来监管政策将逐步向引导创新发展方向倾斜。但行业创新发展主要体现为业务边界的拓宽,对业务质量要求、风险控制能力依然维持较高要求,部分业务仅对一些有风险承受能力的、实力较强的券商,进行差异化的放松。

“整体看,在金融去杠杆大环境下,投行业务会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但长期看,随着直接融资占比的不断提升,投行业务还是有增长的空间,但这个业务增长可能是螺旋式上升。这一过程中,投行需要做的事情是积极适应新的环境,提升业务素质和能力,加强投行业务与其他业务的协同性,把握新发展机遇。”上述投行人士指出。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