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要闻 - 正文

7000亿短期理财基金打响整改第一枪 华安率先宣布

来源:中国基金报 2018-07-13 09:31:2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整改通知落地,7000亿短期理财基金正式踏上整改之旅。

今日,华安旗下两只短期理财基金同时公告称,基金将在本次运作期到期后暂停下一运作期运作,不再接受申购申请。暂停运作以后,基金管理人将根据监管要求和实际情况,决定后继运作的相关安排。

短期理财基金在2012年短期限银行理财产品出现空档期时应运而生,后因收益率相比货币基金没有明显优势,在货币基金可T+0快速赎回之后,流动性更是明显处于劣势,之后短期理财基金规模逐渐缩水,去年货币基金发展受到监管限制,规模又一度短期膨胀。此次随着监管文件正式出台,这类基金未来也将宣告转型或清盘。

固定组合类短期理财率先整改

华安月安鑫、华安月月鑫短期理财债券基金今日齐齐发布暂停关于2018年第7期运作期到期后暂停下一运作期运作的公告,这也意味着相比“汇添富模式”短期理财债基,固定组合类短期理财基金、也即“华安模式”短期理财债券基金率先整改。

华安月安鑫在公告中称,华安月安鑫短期理财基以“运作期滚动”方式运作,2018年第7期运作期为2018年6月21日至2018年7月19日,根据中国证监会关于落实《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的监管要求以及《华安月安鑫短期理财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的相关规定,本基金在2018年第7期到期后将暂停下一运作期运作,不再接受申购申请。

基金份额持有人可在2018年7月18日这一到期赎回开放日赎回或转换转出本基金基金份额。未提交赎回或转换转出申请的本基金A类和B类份额,将在本运作期期末发起自动全额赎回。

基金暂停运作以后,基金管理人将根据监管要求和实际情况,在履行相应程序后,决定本基金后续运作的相关安排,详情以届时公告为准。

华安月月鑫短期理财债券基金发布的公告也与华安月安鑫类似,值得一提的是,华安月月鑫短期理财是2012年首批成立的短期理财债券基金,首募规模接近200亿元,今日随着暂停运作公告正式发布,也宣告曾经风光无限的短期理财基金迎来转型命运。

事实上,固定组合类短期理财债券基金先行整改也是源自监管要求。“通知规定,未完成整改前,固定组合类理财债券基金不得开放申购和进入下一封闭运作期。因此固定组合类短期理财基金得尽快公告,短期理财类的还可以再等等。”一位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在看到上述公告时如是说。

部分基金公司已接到正式通知

上周末,关于短期理财债券基金的整改通知已在业内流传,多方人士透露,上周五,监管层已将相关整改通知发到证监局。本周三,北京基金公司已经接到辖区证监局《关于规范理财债券基金业务的通知》,并要求即刻实施。不过,上海地区部分基金公司则表示,截止昨日18点,仍未收到正式通知。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运营人士透露,这两天召开了督察长会议,口头通知了关于短期理财基金的整改精神,但是没有收到正式文件,不过目前相关整改计划已经要正式实施。“相关短期理财基金的整改精神,跟此前业内传出的细则是一致的,我们在上周末就开始讨论整改方案,今天也开始讨论如何落实这一新规。”

据记者了解,《关于规范理财债券基金业务的通知》将短期理财债券基金分为固定组合类理财债券基金、短期理财债券基金两类,均需变更条款是——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至“百分之八十以上资产投资于债券”,这一改此前短期理财债券基金重点布局银行定期存款及大额存单、债券回购和短期债券等资产的格局。另外,对前者采取摊余成本法计量仍“留了余地”——需要满足相关规定;后者则需要整改为按照市值法计量资产净值。

同时通知还规定,要平稳有序的完成短期理财债券基金的整改,基金管理人需要一个月内上报整改方案,并且每个月都要报告短期理财基金规模、配置情况、投资者情况及进展等。未完成整改前,理财债券基金应确保规模有序压缩递减,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也要逐步向好调整至合规范围。

也有基金公司选择暂时观望

尽管通知指明了未来短期理财基金的转型路径,但除了固定组合类理财债券基金按照监管要求,临近开放期只能先行发布暂停运作的公告之外,其余拥有“汇添富模式”短期理财债券基金的基金公司仍希望再观望观望。“毕竟转型后的产品特征差异比较大,为了不使规模迅速缩水,大家还是希望再等等。”北京一位基金公司产品部总监表示。

多位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认为,通知中也提到了基金转型与其他基金合并、终止基金合同等几个方案,但也没有说得特别明确,是否存在其他可能。综合基金公司人士意见,提出的第一种整改方案或是转型为传统的摊余成本法货币基金,毕竟短期理财基金和摊余成本法货基收益特征上十分相似;第二种整改方案或是与传统的货币基金进行合并;第三种则是“华安”模式的短期理财基金转型为摊余成本法短期理财基金。

“转型成货币基金或与货币基金合并估计不太现实,这两类方案与现在严格控制货币基金规模增长的监管政策相冲突。”上述北京基金公司产品部总监称。

在上述北京基金公司产品部总监看来,即使将固定组合类短期理财基金转型成摊余成本法短期理财基金也不太好做。“这类基金在估值上沿用摊余成本法,投资债券等资产必须买入并持有到期,计价模式不得采用传统货币基金收益以份额结转,收益必须体现在净值上,类似银华日利场内货币基金的计价模式,不固定为1元面值主要还是让投资者理解这种产品还是有风险的。但这类定期开放的短期理财基金每到开放期资金大进大出,也很难管理。”

也有上海基金公司产品部总监指出,沿用摊余成本法的短期理财基金,投资范围要求80%以上投资债券,不同此前的短期理财基金可以大比例配置存单等货币市场工具,很多银行客户需要重新授信,机构投资者不一定能接受。

“采取摊余成本法有诸多要求,需要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资产投资于债券、封闭期长达90天等,这类有封闭期的基金吸引力不大,除非收益上有很大优势。”一位深圳基金公司人士直言。

一位深圳基金公司人士透露,公司这两天一直都在针对短期理财基金的整改方案进行讨论,暂时还没有确定方案,不过大思路还是按照整改要求将旗下部分短期理财基金转型为“市值法”计量资产净值,基本转型为一只开放式债券型基金。

“未来基金公司对短期理财基金采取的转型方案得根据具体情况分析,部分规模较大的短期理财基金如果立刻转为市值型产品,会面临规模可能迅速缩水,可能在这一个月内先暂时观望,然后压缩规模,转型动作估计得等到整改进入后半阶段再进行。而一些规模很小的短期理财基金可以直接清盘。”上述北京基金公司产品部总监称。

相关报道:大规模整改在即短期理财债基才扩容又陷尴尬

资管新规落地,曾经颇受投资者欢迎的银行理财、货币基金受到影响。各类资管机构谁也不会放弃余额理财这块规模庞大的“蛋糕”,沉寂多年的短期理财基金因其与货币基金近似的投资范围受到资金青睐,半年间规模增长3300多亿元。但是,短期理财债券基金面临新的整改指引,确保规模有序压缩,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也要逐步调整至合规范围。理财债券基金上半年的繁荣或仅为“昙花一现”。

上半年A股震荡加剧,避险情绪蔓延,在此背景下,短期理财基金受到资金追捧。根据天相投 顾数据,54只短期理财基金规模合计达到7124.93亿元,比去年底大增3341.55亿元,规模增幅约九成,其中25只基金规模翻倍,多数基金规模突破百亿元。广发理财30天产品上半年规模增加370亿元至685.52亿元;易方达月月理财债券的规模也达到了409.25亿元,上半年增量也超过301.58亿元。此外,光大添天盈、民生加银家盈月度、大成月月盈、汇添富理财30天等多只产品规模均在几百亿之上,同期规模增量亦较为明显。

华南某基金公司渠道负责人表示,短期理财债基规模大增跟银行非标资产转表转化资产流出有较大关系。“资产新规对期限错配、资金池等做出严格限制,银行在资产端的投向相对短期,收益率也会下滑。在去杠杆、严监管的大背景之下,如何承接这部分资金,银行并未拿出好的办法,庞大的资金出现了一定分流。”

另外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今年市场震荡加剧,机构对低风险理财产品的需求旺盛,短期理财产品增长迅速,一部分是银行理财转出来的资金,另一部分是有低风险需求的机构资金。从业绩表现上看,上半年短期理财债基收益率在2.1%~2.4%,预期年化收益率能达到4.3%~4.5%,略高于货币基金。而在货基发展受限之后,基金公司也非常重视此类产品冲规模的作用。

然而,短期理财基金整改还是如约而至。资管新规要求产品投资的金融资产坚持公允价值计量原则,鼓励使用市值计量,采取摊余成本法估值的短期理财基金的运作模式很难延续。虽然上半年规模扩张明显,但这类产品转型很快到来。

记者了解到,基金公司收到的短期理基金整改指引明确,未来短期理财基金将分为固定组合类理财债券基金和短期理财债券基金两类,两者的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都将变化—————“80%以上资产投资于债券”,一改短期理财债基重点布局银行定期存款及大额存单、债券回购和短期债券等资产的原有格局。另外,前者在满足相关规定后,可采取摊余成本法计量;后者需要按市值法计量资产净值。

上述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在整改未完成之前,短期理财基金要有序压缩,每半年至少下降20%,这类基金规模以后是“只减不增”。“这对短期理财基金规模影响比较大,以后可能将逐渐退出市场。”据其推测,随着短期理财基金整改工作的推进,这部分存量资金或将向两个方向分流:一是普通债券型基金,一是未来的市值法货币基金。

另外上海一家公募基金人士告诉记者,资管新规之后,针对短期理财产品这块巨大的蛋糕,各大资管机构都在积极布局,但目前似乎尚未找到有效的替代品。公募基金方面,除了积极跟银行渠道沟通、争取更多的业务合作,也有多家公司在申报或者发行类似货基和银行理财的短债、中短债基金,这或将成为短期理财的一个新战场。

银行力推基金公司扎堆布局短债基金异军突起

市场震荡不已,固定收益产品被看好,短债基金这个小众品种正在异军突起,尤其引人注意。

近期,多家基金公司纷纷推出短债基金,新发及上报短债基金的数量超过了过去10年的总和。

基金公司银行大力推荐

银行渠道一改以往不太推荐债券基金的作风,积极推荐短债基金。兴业银行(14.390, 0.00, 0.00%)将短债基金当做银行理财的替代品,宣称年化收益率超过5%、持有7天赎回费为零;招商银行(26.170, 0.13, 0.50%)将一款短债基金纳入其私人银行短期限产品重点推荐名单。

在银行及基金公司双重力推之下,短债基金销售成绩喜人,5月份成立的平安大华短债基金首发规模15.85亿元,光大保德信超短债基金首发也有24.46亿元。存量短债基金二季度末规模比一季度增长明显,大成景安短融基金二季度末规模11.80亿元,增长68%;嘉实超短债比一季度增长了两倍多;而金鹰添瑞中短债的规模达到63.6亿元,比一季度增长了3倍。从收益率上看,大成景安短债、嘉实超短债、金鹰添瑞等短债基金今年以来的收益率均超过3%。

基金公司人士将短债基金二季度的规模增长归结为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产品的缺乏。“资管新规要求期限错配的存量理财产品规模不能新增,而银行自己的净值型产品进度偏慢,加上权益类市场情绪低迷,摊余成本法货币基金受到风险准备金规模200倍的限制,短债基金脱颖而出。长远看,银行布局净值型产品还需要2~3年时间,即便布局完成,基金公司也有自身的投研优势,短债基金仍有竞争能力。”华南一位基金公司产品部总监解释布局短债基金的原因。

“行里出过内部通知,资管新规后现有的理财产品不再新增额度。”上海一位银行理财经理透露现在银行理财产品确实供应不足,短债基金收益率还不错,也会向客户推荐。但毕竟不如理财产品稳健,不是所有客户都能接受短债基金,多数客户只是作为大类资产配置的需要配置一部分,购买金额在5~10万。

上海一位基金公司电商部总监表示,正在考虑发行短债基金。“考虑发行短债基金并非来自银行渠道的定制需求,而是公司内部评估认为这类产品比较受市场欢迎,毕竟股票市场不好,其他类型的产品也很难卖。”

与货币基金相比各有优势

在深圳一位基金公司固定收益投资总监看来,短债基金可以看做货币基金的有限替代,毕竟两者的投资范围、久期还是存在不同。“尽管同为短期限固定收益类产品,但短债基金与货币基金还是有较大的差异。货币基金以投资银行存款、同业存单、回购为主,短债基金80%以上资产投向债券;其次,货币基金久期为120天,短债基金久期基本在1年左右,一些超短债基金久期缩短至不超过270天。综合比较看,货币基金是现金管理工具,短债基金久期短,比普通的债券基金波动小,在债券牛市中可能跑不过普通纯债基金,熊市时则较为抗跌”。

“现阶段短债基金收益率比货币基金收益高,银行愿意推荐。事实上,超短债和货币基金在不同市场阶段各具优势:在流动性逐步转向宽松的过程中,短债基金收益率略好于货币基金,货币政策平稳的情况下,短债基金收益率和货币基金接近,但在市场资金面由宽转紧的时候,短债基金收益率不如货币基金。总体上,货币基金流动性更好,摊余成本计价法也更容易为投资者接受,短债基金整体竞争不过货币基金,但在特定时期,银行也愿意卖。”北京一位基金公司销售部人士表示,其公司旗下已有一只短债基金,目前没有继续上报的计划。

实际上,短债基金多的发展并不顺利。2007年,易方达月月收益、诺安中短债、博时稳定价值、泰信中短债等多只短债基金曾批量转型,市场上仅剩下嘉实超短债一只短债基金。“短债基金发展不起来主要是很难与货币基金拉开差距。”上述华南基金公司产品部总监称,现在短债基金的发行热情能否形成趋势还不好说,仍要看债券市场的整体行情。“公司准备再报一两只短债基金,而不会报太多,因为很难判断产品获批时债市会如何。”

“资金面紧张的时间毕竟较短,从长期来看,短债基金收益率比货币基金高,净值波动也更明显。今年上半年债券市场迎来小牛市,短债基金可以获取年化5%左右的收益率。但若以高等级短久期信用债作为主要配置,短债基金一般年化收益收益率在4%左右,不如理财产品目前5%左右的收益率。不过,未来随着银行理财转为净值型产品,封闭期较短的理财产品不能配置非标,短债基金优势又会显现出来。”上海一位基金公司固定收益投资总监称,上半年债券收益率已下行很多,下半年债券市场收益率能否继续下行仍不确定,是否要布局短债基金仍需观察。

券商资管:净值型固收产品成新风口

资管新规落地之后,净值型固收产品俨然成为券商资管的新风口。在调整的过程中,券商和银行也暂时成为了合作伙伴。

根据新规要求,银行理财面临破刚兑的压力,以前保本型和预期收益型产品都要终止。对于银行来说,一方面,传统理财难以为继,但是客户需求仍较大;而同时银行管理净值化产品无论从系统、人力、经验上都相对不足。

此时,银行将合作的对象瞄准了具备研发优势的券商资管。“我们从去年四季度开始跟几家大银行合作固收产品的代销。4月份资管新规落地之后,这种合作的需求明显变大。”华东一家中型券商资管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净值型固收产品是一个风口,其他业务如ABS等都不太好开展,各家机构都非常重视,效仿的也很多”。

从中国基金业协会官网披露的券商资管产品备案信息数据也能看出一丝端倪。数据显示,今年6月券商新增备案资管产品仅有43只,其中混合类产品不到5个,绝大多数的券商资管备案的均为固收类产品。

华南一家中型券商人士告诉记者,银行这类净值型固收产品符合监管要求,采用的是净值型而不是摊余成本法,主流产品都是一年定开净值型固收产品,每年开放一次、净值化运作、投向主要为标准化债券资产。

虽然是券商资管业务新的发力点,但各家券商重视程度还是存在一定差别。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中型规模的券商对该类产品更为关注,在推广上也更为卖力,有的券商和银行的合作规模已经达到30亿元甚至更多,但一些规模较大的券商资管却不太有兴趣。

“我们的固收规模很大,但短期理财确实不是我们的发展重点。”一家大型券商资管人士坦言。另一家大型券商人士也表示,公司并无相关短期理财产品的推出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况的可持续性究竟有多长仍存在疑问。“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都在忙着处理存量产品,如果其在研发上跟上来了,那么券商资管受到的冲击就会比较大。”上述华东中型券商资管负责人表示,届时券商资管和银行就会从合作关系变成竞争关系。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