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投基有道 - 正文

银行热推卡类自助循环贷 谨防借款人挪用资金投资

来源:大众证券报媒体 作者:陈宁 2012-06-13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近期,商业银行加大个人贷款力度,整合银行卡和个贷产品,推出各种卡类自助循环贷款,在最大化满足客户多样化金融需求的同时,也提高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不过,专家认为,银行应该严格执行受托支付相关规定,监管资金用途,防范此类贷款的风险。

刷卡实现贷款自助发放

银联信近日发布的《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月度分析报告》显示,近年来,各家银行在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上,推出了一批卓有成效的产品,业务创新力度不断加强。

例如,工商银行(601398)推出个人贷款“卡贷通”业务,可以通过商户POS刷卡或网上银行B2C交易实现贷款自助发放。通过“卡贷通”卡与贷款额度相关联,用于装修、购车、旅游等个人消费,也可用于购买原材料和设备等企业经营。农业银行(601288)推出“卡捷贷”产品,只需客户通过POS刷卡来满足融资需求,无须至银行柜面办理放款手续,过程快捷。此产品对于那些生产经营周转频繁、用款季节性强、交易对手多、付款时间、付款金额难以确定的经营类客户特别适合。浦发银行(600000)则推出了一种名为“消贷易”的融资消费银行卡,主要针对青年人群购车、装修、进修求学等大额消费需求。最主要的优势在于用贷方便,刷卡自动转贷。

除了消费经营类自助循环贷款,各家银行还推出了小微企业自助循环贷。近期,工商银行推出“小企业账户卡循环贷款”,借款人在循环借款合同和相应的最高额担保合同的有效期内,无须逐笔办理借款合同及担保手续。客户日间可以在额度内发生多笔透支,并支持财智账户卡与循环贷款账户挂接,方便快捷。招商银行(600036)则推出了全新小微企业贷款产品——“生意一卡通”。“生意一卡通”是集融资、结算和生活于一体的小微企业专属金融服务工具,在“一卡通”借贷合一平台的基础上,将小微企业贷款与配套金融服务相结合,实现借款、还款的远程自主办理,增值服务的一站式体验。而且在循环额度内随时可借款还款,不需重复申报提交手续。

“卡”“贷”结合的双赢

银联信总经理符文忠表示,对客户而言,卡类自助循环贷款方便客户灵活地通过刷卡或网上银行等方式实现个人消费或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同时,客户可随时随地实现自助还款,贷款随借随还,能够最大化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很适合有不定期融资需求的个人客户以及小微企业。

对银行而言,把传统的贷款变为“个人贷款”和“银行卡”相结合,一方面通过改善相关审批、客户服务、营销推广等环节的服务,可扩大零售银行和银行卡客户的规模,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增加了客户对银行的依赖,银行整体的市场份额也可增加。另一方面客户使用额度刷卡消费或生产经营,同时会利用卡进行其他的金融行为,可以增加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负债业务的收入,有利于增强银行个人贷款的盈利能力。对银行经营战略转型有一定意义。

此外,该类贷款一般需要通过抵押、质押等方式获得贷款,客户的房屋等产权将长期抵押在银行,满足了客户充分利用闲置资源(房产)进行融资的需求,客户也易成为银行的忠实优质客户,减少了银行的营销管理成本,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监管资金用途

不过,卡类自助循环贷款也面临一定风险。银联信分析师钟加勇表示,这类贷款具有信用风险,表现之一就是借款人的道德风险,即借款人违约使用循环贷款,比如借款人借用贷款资金套取资金进行投资,造成无法偿还所欠贷款。表现之二是借款人在承诺期内资信状况,财产状况、经营状况等发生变化,银行可能由于未能及时发现而导致损失。借款人资信评级越低,越倾向于增加使用循环贷款来获得资金以偿还之前的债务。此外,由于市场利率变动,会遭遇贷款实际收益下降或银行资金价格变动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卡类自助循环贷款的使用还可能加大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钟加勇说,不同客户在短时期内频繁使用贷款,这就提高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特别是如果短时期客户所需贷款量非常大。更关键的是,银行因为客户不能偿还债务而扩大了信贷总量,该因素对于银行的流动性威胁更大。当客户不能按时偿付利息或本金时,信用评级降至最低。这时借款人倾向于增加使用贷款来获得资金以偿还之前的债务,自助循环贷款的使用将猛增。

为此,钟加勇认为,银行应该严格执行受托支付相关规定,监管资金用途。卡类自助循环贷款多通过刷卡或网上银行等方式使用贷款资金,有可能成为部分客户的资金来源,有些客户可能会通过这一途径伪造交易使用贷款资金,进而刷卡套现。资金一旦被套现,银行就难以监控资金去向,很容易导致银行不良资产率大幅上升。因此,银行应审核刷卡商户。

此外,银行应严格执行受托支付相关规定。“三十万元以上的个人贷款按规定应直接通过受托支付的途径发放,这样可防止借款人对贷款资金的挪用,可防止个人信贷用于投资活动,进而防控风险。”钟加勇说。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