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面对着两只基金和其基金公司提供的拟任基金经理简介,想从中选择一只基金买入,同时希望所选基金的基金经理可以为你获得收益,你会选择哪一家?笔者先举个实例:
甲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某国际着名大学经济学硕士,拥有14年证券投资管理经验,期间担任过八年的基金经理,并于某一年度荣获杰出基金经理人大奖,现为该基金公司投资副总监;
乙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某国内重点大学生物制药博士,曾做了8年的专业医药研发,又担任过四年某医药公司的高管,后转为证券投资行业,已有四年从业经验,并担任过一年时间的基金经理。
大多数人会选择买甲基金,因为人们通常都会从所学专业、学历高低和从业年限长短这几个方面择优选择。但事实却证明这样选择是错误的:甲基金第一年就亏损高达57%,在同类产品中排名倒数第一,即便到了四年后的今天,其累计亏损仍然高达33%,基金资产总规模也缩水超过50%;乙基金第一年亏损不足20%,此后每年基金净值都以超过20%的速度递增,为了确保持有人的利益,该基金在运行不足两年时就暂停了申购。
无数事实表明,人的时间精力以及专业知识、能力都是有限的,由此决定,即便极其优秀的人才,也只可能在某一领域获得超越常人的成就,并且其取得的成就越是显着,这个领域越狭小,证券投资行业同样也是如此。查过相关资料便可明白,甲基金经理获得杰出基金经理人大奖那一年,正值市场处于牛市。从表面来看,甲基金经理拥有14年证券投资管理经验,乙基金经理只有四年,前者有八年时间在担任基金经理,后者却用同样的时间在从事医药研发,但甲基金经理面对的是市场内大小数十个行业,好坏数千只股票,出现顾此失彼在所难免。而乙基金经理从事过医药研发,担任过医药公司高管的经历却使得其对国内外的医药行业和相关上市公司有着得天独厚的了解与认识,当其将这种优势运用到对市场中的医药行业和相关公司股票投资中时,便转化为基金的出色业绩。
所以,买基金时,应仔细分析基金公司宣传推介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