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要闻 - 正文

别捧杀了FOF它只赚有把握的钱

来源:证券时报 媒体 作者:李湉湉 2016-10-31 09:27:5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做FOF投资就是选基金经理,风格漂移是FOF投资的大忌,因为这有可能造成FOF组合风格的偏离。不仅如此,阿尔法背后到底是什么?是长期投资逻辑的坚持?还是赌对了一把,赚了不该赚的钱?这些都需要结合底层基金关键时点上的持仓变化来分析,确保把合适的基金放进合适的组合里。”景顺长城研究部研究员、FOF投资部拟任负责人胡晓露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FOF文化形成

尚需时日

胡晓露透露,景顺长城FOF投资部目前正筹备两只FOF基金,分别是权益类的相对收益产品和量化的偏绝对收益产品。其中,权益类的FOF将以内部主动管理产品和外部被动ETF及指数基金为底层基金。

之所以在内部挑选主动管理产品,除了因为主动管理一直是景顺长城基金的强项,公司主动管理产品线较全,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现阶段国内和海外市场存在一些区别:包括国内外基金信息披露频次不同、国内外FOF文化有异、国内基金公司相互购买基金在费率上没有很大优势等。

胡晓露举例说,从信息披露频率上看,海外公募基金每个月会披露前十大重仓股、不同市场配置情况以及行业配置,以月度为基础,关键的公开信息比较及时齐备。国内现有的披露制度首先达不到这个频次,其次产品组合换手率更高,更难跟踪。在这种背景下,如果配置外部主动管理的基金,调研难度非常大。

调研难度大,除了披露制度,还跟国内FOF文化尚未形成有关。胡晓露表示,海外FOF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种彼此信任的FOF文化,不仅每个公司在不同投资部门之间有完善的隔离墙系统和制度,更重要的是业务双方对彼此的职业操守都比较信任。作为一个正在发展中的资本市场,国内在这一块的共识可能尚未形成,但随着全市场FOF的发展,相信这样的文化也最终会到来。

此外,国内发展FOF,在费用方面也有较大的空间。胡晓露介绍,海外大型资产管理公司之间有相互购买基金产品的费率优惠协议,比机构直接去买基金便宜很多。国内由于之前公募FOF一直没开闸,基金公司之间相互买基金的业务暂时空白,目前这方面的业务尚未被拿出来讨论,但基金公司相互购买底层基金的费率确实存在协商的空间。

FOF就是

赚有把握的钱

“做FOF就是选基金经理。风格漂移的基金经理是FOF投资的大忌,因为这有可能造成FOF组合风格的偏离。”胡晓露表示,做底层基金调研,就是要搞清楚基金经理超额收益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是投资风格、选股能力,还是赌对了一把,赚了不该赚的钱?这些都需要结合底层基金关键时点上的持仓变化来分析,确保把合适的基金放进合适的组合里。

在她的经验中,量化是底层基金的筛选手段,最后的定性分析至关重要。面对数量庞大的全市场样本池,量化删筛能确定初步的标的。而之后的定性分析要把基金经理的业绩、投资风格和某一时点的投资决策结合起来,回答该基金经理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业绩。

“对个人投资者来说,基金只要来赚钱就行了,但对FOF基金经理来说,底层产品基金经理风格漂移是大忌。” 胡晓露认为,如果底层基金的特征不明确,容易影响FOF组合的风格。在业绩长度允许的情况下,FOF基金经理需要找准关键时点逐年去分析。

胡晓露坦言,坚守投资风格在国内不容易做到,一是因为排名,二是很多投资人没有“不该赚的钱”这个概念,秉承只要看到的钱最好都能赚到。确实也可以看到,有些基金没有明确自己是成长还是价值,FOF基金经理只能把它们归类为混合基金(Blend Fund)。投资这类基金,背后的阿尔法来源需要谨慎分析、重复验证。

胡晓露表示,2008年以后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就是一些以全球配置为主的FOF,将部分不容易产生超额收益的资产品种从主动改为被动,比如美国大盘股。而节省出来的费用可以用来配置一些可能会带来长期超额收益的底层基金上。“所以构建FOF组合之前,研究资产品种的特性和标的池也很重要,FOF组合要投资那些主动管理能赚取超额收益的资产品种,而对于那些主动管理很难跑赢被动指数的领域,直接去买ETF或者指数基金。”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