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市场ETF整体蓬勃发展,资金流入增速迅猛,但两只巨型ETF却出现快速的资金流出。这背后的推手无非是费用成本以及跟踪指数的代表性。
过去16年来,Powershares QQQ一直是美国市场上跟踪科技股最为典型的ETF。2014年,该ETF遭受了最大的资金外流,当年共有116亿美元资金净流出,目前规模只有380亿美元,流失资金第二多的iShares MSCI新兴市场ETF,2014年有54亿美元资金净流出。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出现这种情况并非资金对上述ETF跟踪的标的市场失去兴趣,而是行业内部对产品的倾向选择发生了变化:现在的投资者更倾向于低成本和目标市场更加清晰的产品,这就可能导致一些老的ETF出现投资者用脚投票的情况。
通常,ETF出现大额资金流失反映了热钱流动的趋势。而实际情况是,得益于纳斯达克上涨,跟踪纳斯达克100指数的Powershares QQQ2014年的上涨幅度达到19%,比标普500指数收益率高出6个百分点。同时,从行业划分来看,纳斯达克100指数涵盖的科技、医疗和消费股又是资金青睐的行业,2014年以来,有共计34亿美元流入科技类ETF,83亿美元流入医疗类ETF,27亿美元流入消费类基金。
实际上,Powershares QQQ对科技行业的代表性正在发生变化。Powershares QQQ发行于1999年,当时正是美国科技股泡沫最为疯狂的时候,微软、苹果都在纳斯达克上市,该基金也发展成为投资科技行业的代表产品。不过,后续不少新兴巨头却没有选择纳斯达克平台,如社交平台Twitter选择在纽交所上市,甲骨文公司也从纳斯达克转板到纽交所。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仅仅依据上市地点而并非公司属性的指数是粗糙的,而一些新兴的更有指向性的指数更具有代表性,如iShares标普北美科技基金以及iShares罗素200成长股基金。
而iShares MSCI新兴市场ETF的“失血”54亿美元或许与新兴市场去年表现不尽如人意有关,但是跟踪同一市场的iShares 核心MSCI新兴市场ETF却在2014录得30亿美元资金流入,显示并非资金放弃了新兴市场。仔细对比可以发现,iShares 核心MSCI新兴市场ETF优势在于其成本低廉,0.18%的管理费要远低于同类产品的0.68%,其它一些新兴市场的小众基金,如规模仅3亿美元的EGShares超越金砖四国基金,也获得数百万美元的资金净流入。
不过市场人士也指出,资金流失并不能说明此类基金就会停止运作,对一些专业投资机构而言,这些基金已经发展成为成熟的投资工具,能有效抵御某一类的市场波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