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动态 - 正文

全球最大新兴市场基金为何率先纳A

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作者:姚波 2015-06-15 09:37:0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近日,领航(Vanguard Group)决定将A股纳入其新兴市场基金。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基金,将A股纳入其中意味着A股国际化迈出重要一步。中国基金报记者就此采访了领航香港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林晓东,就领航率先在全球做出迎接A股决策的背后原因做出深度解读。

纳A决策从投资者出发

中国基金报记者:为何领航要在全球率先将A股纳入旗下基金?

林晓东:中国的GDP和股票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而且占全球20%的贸易和7%的消费规模。如果不把中国A股作为新兴市场投资标的的一部分,投资者的投资范畴就会失去很重要的一部分。长期来讲,A股对全球投资者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组合构成,所以我们做出这一决定。

领航做出的这个决定是多方协调努力的结果。其间,香港办公室为总部决策提供了大量关于中国宏观经济的资料,安排了集团总部高管同中国监管层的会面和对中国市场的考察,我们同监管层一直有很好的沟通。

纳入新兴市场基金只是第一步,其实全世界主要的股票指数都应该包含A股,这当然也取决于中国市场的开放和成熟程度。这只是一个起点,我们相信中国市场会更加开放、更加有效和透明。

中国基金报记者:此前,富时推出了包括A股的过渡新兴市场指数,而领航包括A股的基金就采用了该过渡指数,领航与富时是否做过沟通?

林晓东:富时推出包括A股的过渡指数是在5月,领航决定新兴市场指数纳入A股是在6月,两者只是时间上的巧合,没有事先的沟通。不管富时是否推出他们的过渡指数,我们都会基于投资者的利益做出纳入A股的决定。

这一决定完全是从投资者长期利益的角度来考虑的,不会受到指数提供商的影响,当然我们也会和指数提供商保持良好的沟通。

中国基金报记者:是否纳入A股今后会成为全球客户挑选新兴市场基金的重要因素吗?

林晓东:海外客户肯定会考虑这个因素。实际上,我们选择纳入A股,包括之前的更换指数等动作都是为了满足客户的投资需求和保障他们的最大利益。

我们做出纳A的选择会综合来自公司内部研究团队、监管方以及客户的反馈,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要考虑是否对投资者长期有益,这是我们作为一家由投资者拥有的公司特性所决定的。

纳A为长期决策

通过RQFII渠道进入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现在的时点决定纳入A股,是否会面临A股估值过高、存在“接盘”的可能?

林晓东:首先,我们作为一个中国市场的长期机构投资者,不会过于看重短期的估值水平。不管A股短期内估值是否偏高,长远来看A股是能够为投资者提供一个长期和稳健的回报的市场。

其次,A股目前成交量达到万亿元人民币水平,我们的RQFII额度只有100亿元,不存在“接盘”一说。

中国基金报记者:领航旗下的新兴市场基金如何进入A股市场,是否会考虑沪港通等渠道?

林晓东:目前,领航澳洲有限公司已经获得了单次申请最大的额度——100亿元人民币,这会成为我们投资A股的渠道。领航新兴市场基金规模为700亿美元,按照5%的比率纳入A股,上述额度远远不能满足要求。未来,我们还会继续追加额度,以达到5%的纳入比率要求。

未来沪港通能否作为进入A股的渠道,有待研究,目前没有可选的方案是因为有部分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如沪港通的所有人权益、在交易前一日将股票转交券商以及沪港通对每日额度限制等因素,这三个问题是目前我们最担心的。相信沪港通最终也会成为我们进入A股的渠道。

中国基金报记者:目前海外资金进入A股还有哪些比较担心的因素?

林晓东:首先是额度限制,如果没有额度限制可能会更加方便配置;其次是国内上市公司的治理、信息披露的透明化和公开化,这些方面都需要国际投资者去适应;第三是投资税收以及所有人权益,如在税收政策方面,国际投资者都需要监管者给出更加明晰的政策,并确保政策的延续性和透明度。

MSCI纳A暂缓有因

领航因成本因素转向富时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纳入A股的节奏上,MSCI是否滞后?哪些因素导致MSCI暂缓纳入A股?

林晓东:我们不能对“滞后”做出评价,只能说每家公司的指数构建逻辑都有各自的特点,有所区别。目前两家公司在纳A时,更多地要从指数公司不同的客户构成以及指数提供商自身的价值体系来判断。我相信,从长期来看一定会是殊途同归,A股会成为不同指数体系下的构成部分。

中国基金报记者:如何评价MSCI和富时两个指数体系?领航曾将新兴市场基金的指数提供商从MSCI转为富时,当时出于什么考虑?

林晓东:要评价一个指数体系,我们主要看这样几个因素:一是指数提供商的基准具有客观性,能否透明地反映市场;二是指数的精确度,能否如实反映不同经济体以及对应资本市场的规模、估值等;三是是否具有市值缓冲的特点,即指数在划分大小盘市值股票的方法是否具有弹性,不会频繁调整成分股,影响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四是指数体系是否包括不同的要素、风格,如成长、价值型等。

两年前,我们将新兴市场基金的指数提供商从MSCI转到富时。作为一家低成本、高价值的基金提供商,我们最主要的考虑还是成本。当时转换指数的基金规模总共5000亿美元,从长期来讲,为投资者节约了数亿美元费用。

基金互认利于强化香港地位

政策放开速度超预期

中国基金报记者:目前领航公司是否有产品符合内地香港基金互认的条件?如何评价基金互认机制?

林晓东:领航在香港本地注册的产品过往业绩已满足一年的时间要求,但规模要求还未满足;还有一个因素是领航香港注册产品为ETF,而境外ETF进入内地还有一些技术障碍,如需要明确分销渠道等。

内地投资者通过互认可以买到香港注册的全球基金,在香港注册的基金可以享受与内地的基金相同的待遇;对香港及海外投资者而言,可以通过互认买到专业投资者面向内地的产品。

中国基金报记者:基金互认对于香港的地位有何影响?

林晓东:从行业参与者以及与监管层的交流来看,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会进一步增强。沪港通、基金互认已经说明,随着内地市场的开放,参与内地市场,香港是一个最好的进入平台。

从长期看,互认机制意味着不管国内还是国际资产管理公司都可以参与到跨境资金流入、流出的盛宴,会更加强化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以及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桥头堡的地位。

中国基金报记者:如何看待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速度?

林晓东:资本市场的开放会更好地让中国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更好地与全球资本市场融合。今年以来,证监会、央行、外管局等部门都在很快地推出相关政策,很多时候快得出乎意料,这些政策都只是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起点。我们率先纳入A股也是顺应这一趋势。相信国际投资人会最终完全参与A股市场,A股会真正走向国际化。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