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动态 - 正文

首只互认基金或9月在港上市

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作者:姚波 2015-07-06 09:46:4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上周,中港基金互认开闸,多家基金公司已向两地证监机构提交材料,香港证监机构表示,首只互认基金或于三季度内在港上市。

14家公司首报25产品中国基金报记者从一家港资资管机构了解到,已经按照要求准备好相关材料并提交给证监机构。考虑到两地对产品的具体要求、程序不同,需要等待批复后再做安排,而产品的营销渠道正在与母公司在内地的银行渠道沟通当中。香港证监会投资产品部执行董事梁凤仪上周指出,目前已有8家基金公司申请14只基金南下,同时有6家基金公司申请11只基金北上,内地与香港两地申请情况是平衡的,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申请。

据了解,目前中银香港、中银保诚、摩根大通以及施罗德等境外机构以及南方基金、广发基金、上投摩根、招商基金、景顺长城等内地基金公司已经提交了申请,不少合资内地基金公司作为代理人为香港的合资境外方向内地证监机构提交了申请。

据两地证监会评估,目前共有约100只在香港注册基金、约850只内地基金符合互认条件。从首批两地申报基金比率来看,在港注册基金申报热情更高。据了解,基金互认下,北上、南下基金的销售总额度各为3000亿元,基金公司不需要额外申请额度,中港证监会允许对方注册且受注册地监管的基金,向对方居民公开销售合资格基金。

其中,两地证监会对基金申请互认资格的要求对等,包括基金须成立至少一年,资产规模至少2亿元,只限股票、债券或混合基金、非上市指数基金及实物ETF,目前监管机构对公司申请满足条件的互认基金数量无限制。

审批时间或加快

两地对基金的申请审批时间不等,内地对本地基金产品的审批时间分产品类型从数周到6个月不等,香港证监审批一般为4个月。梁凤仪日前表示,期望第三季能有首家基金互认产品跨境买卖,意味着南下基金可能会加快审批速度。

梁凤仪表示,首只互认基金何时推出既不能预计,也不能以平常审批基金的速度来考虑,因为内地监管局已做了不少审批工作,相信通过两地监管机构简化程序,很快会推出首只互认基金。

近日,内地证监会在加快长期资金入市方面也做出表态,为吸引长期资金扩大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规模,促进市场稳定发展,证监会正在会同相关部门,修订整合有关法规。

制度、投资文化差异待克服记者了解到,业内人士认为基金互认并非一次性动作,而是将在长期内改变两地的金融互通政策。一位港资基金公司负责人认为,基金互认一开始不会立刻出现“大爆发”情况,尝试“头啖汤”的基金公司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如外汇管理、两地交易结算制度、信息披露差异等,同时还需要建立渠道,并逐步打开知名度,才能吸引到内地投资客。

据了解,在申请北上的互认基金文件中,要求基金公司提交税收、货币兑换、基金在不满足互认条件时以及适用内地投资者的交易结算程序等两地差异项做出安排。此外,目前规定互认基金在内地的销售规模不得超过其资产规模的一半,互认基金或许还需要分开设立户口管理基金以便监管。

此外,两地投资者的差异将对产品带来长期潜在的影响。记者采访的一位港资机构行政总裁认为,两地投资者在投资偏好上非常不同,内地多散户,偏向追逐短期盈利,追涨杀跌会给原有基金带来更多的流动性压力。内地投资客如果占到比较多数,会对原有基金风格带来影响。

不过,业内人士对政策调整的步伐充满信心。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副司长叶海生透露,内地与香港两地基金互认的外汇相关法则将很快公布,预计在首批基金推出前公布,不会影响业务的开展。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