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要闻 - 正文

大限即至 私募“保壳”运动升温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屈红燕 2016-02-18 07:52:4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私募登记备案制度实施两年来,已有2万多家私募登记备案,但“空壳”私募——旗下没有备案基金的私募却占到约70%, “空壳”私募占据了有限的监管资源。监管部门近期向“空壳”私募开刀,也催生了私募“保壳”运动升温。

如果不在规定期限内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空壳”私募则面临着被撤销牌照的风险,第一个大限日是今年5月1日。农历新年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规定,新注册的私募须在6个月内进行产品备案;已登记满12个月的私募须在2016年5月1日前产品备案;已登记不满12个月的私募在2016年8月1日前产品备案。逾期未进行备案的私募,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将注销该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券商、期货公司等机构纷纷给出“保壳”方案,最低100万元就可以成立产品,满足私募“保壳”要求。深圳某期货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100万元就能成立产品,提供算法交易系统接入、私募产品发行、托管、清算及其他外包等一站式服务,费率仅为产品规模的3-5%。某券商给出的方案也是,100万元既能成立产品,综合托管加外包服务3万元全包。

由于监管实质收紧,私募的“壳”资源一路看涨,私募“保壳”行动也随之升温。深圳私募界人士透露,目前一个私募牌照价值在40-50万元左右,许多“空壳”私募并不是为了做证券投资业务,而是一开始就抱着抢先注册了再说的态度去的,在监管收紧之后,私募牌照的价格一路看涨,这些“空壳”私募在也在待价而沽。上述券商人士表示,最近寻找“保壳”方案的私募不少,毕竟100万元就能发行产品的门槛相当低,新规将催生诸多迷你型私募基金。

“空壳”私募占据了有限的监管资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大量机构盲目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截至目前,已登记但未展业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超过1.7万家,占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总量的69%,这些未展业的私募机构中,部分在准备业务中,但另外一些机构实际并无开展私募基金业务意愿。业内人士表示,大量“空壳”私募占据了有限的监管资源,监管新规向“空壳”私募开刀势在必行。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