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动态 - 正文

分级A全面溢价交易 平均溢价率已高达3.28%

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作者:张筱翠 2016-08-15 08:19:4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在“降息降准”的预期下,沪深两市分级A持续高烧,截至上周五,近一月以来,集思录开发的分级A50指数一路上扬至1485点,一个月以来涨幅超过3%,距年初涨幅高达11.03%。比起股票,这一涨幅并不多,但要知道,大部分的品种净值年化收益率均不会超过6%,也就是说二级市场1个月的涨幅已经超过半年的净值涨幅。

分级A进入溢价时代

临下折A基安全垫极小

A股市场的谨慎情绪令分级B表现持续低迷,除了食品饮料和银行板块指数,年初至今,其他板块指数的涨幅均为负值,分级B普遍表现萎靡。由于跷跷板效应,分级A的表现日益强势。

数据显示,沪深两市149只分级基金B份额的平均折价率为2.78%,分级A则呈现全面溢价,已有的141只分级A平均溢价率高达3.28%。值得强调的是,当前主流分级A品种的隐含收益率也一路走低,如主流的收益率为“一年期定存+3%”的品种中,平均的隐含收益率仅为4.46%,利率规则为“一年期定存+4%”的分级A品种中,平均隐含收益率平均值则为5.14%,整体来看,分级A的隐含收益率目前已经创出历史新低,也就意味着,当前基本上所有分级A的价格已经创出历史新高。

有机构投资者称,在当前资产配置荒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即使看好分级A的后市投资价值,也建议远离那些濒临下折、隐含收益率较低的分级基金A品种。

另一方面,母基金临近下折线的品种,分级A普遍出现溢价,这就意味着,即便市场出现极端情况,分级基金出现不定期折算,对于分级A的持有者来说,也基本上失去安全垫,如一路一带A,截至上周五收盘仍有超过1%的溢价。这就意味着,因为没有折价作为安全垫,借道此类品种进行下折套利空间很小。

资产配置荒成

分级A走高推手

今年以来,分级A出现份额和价格齐涨的局面,业内人士认为,主要还是因为债市火爆,分级A的债性价值推动市场资金持续追捧,而其中一个重要的资金原因,是银行委外资金对低风险、高收益品种的大肆追捧。

深圳一位债券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许多机构会把分级A当成“类债券”的固收品种来配置,所以对分级a目前还是存在很大的需求,而巨量的银行资金,对分级A这种低风险高收益的品种感兴趣,很多机构都会通过在一级市场申购母基金,进而在二级市场卖B留A,所以预计未来分级A还是会有一定的投资价值,但是目前交易价格处于历史高位,分级a的投资也积累了很多风险。

上述债券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委外资金需要用类保本策略来运行,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债券基金配置分级A的比例不会太大。

“如果是我管理的债券基金,可能会有20%的市值来配置分级A,底仓方面还是会配置高信用的债券。”上述债券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至于为什么不配置较大比例的分级A品种,该债券基金经理称,当前分级A属于交易型品种,受二级市场影响很大,且一旦分级A二级市场的流动性欠佳,可能会影响到债券基金的收益,所以不会配置太高比例的分级A。

部分机构人士表示,分级A虽然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但是当前还是需要回避风险,尤其是伴随着银行委外资金对分级A市场的不断涌入,对分级A的投资还是应该谨慎和观望。

上述债券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目前,分级A整体价格处于历史高位,3%的品种目前几乎全面溢价,部分品种的溢价率甚至在1%~2%之间,我觉得目前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上述基金经理还表示,“我们目前债券基金配置的是短久期、高评级的品种,目前来看,分级A与市场的波动影响很大,从做绝对收益的角度来看,10年期国债创下7年以来历史新低,通过投资债券积累安全垫本身已经不容易,我们不希望因为分级A二级市场的波动因素,造成债券基金的净值亏损,所以对于分级A的投资,我们目前还是处于观望的状态。”

此外,由于分级A价格处于历史高位,A类的看空期权成本大幅提高,若市场出现极端情况,A类下折非但占不到便宜,下折时还得承担额外两日股市波动风险,投资者对于距离下折较近且对应指数波动较大的品种,更要保持谨慎。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