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动态 - 正文

“非标”转向主动管理业务 基金子公司发展ABS不易

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作者:王瑞 2016-11-07 08:57:3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强制“降杠杆”使得基金子公司不得不收缩其通道业务,“非标”转向主动管理业务,而曾被寄予厚望的资产证券化(ABS)业务则因为种种原因始终难以发展壮大。

“非标”转向主动管理业务

除了证券市场的投资机会,公募基金以及基金子公司也在“非标”市场积极展现其主动管理能力。

自2013年开始,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范围在第11号令第四十七条规定的金融产品之外,增加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特定资产管理计划、股指期货。

由于年金的特殊性,资管机构多投资在低风险领域。据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部分公募基金管理的企业年金正在“非标”领域大展拳脚。

北京某大型公募称:“从大的资管角度看,我们已经通过非标、标准化产品在不同的金融工具和衍生品中寻找收益和风险的互换。旗下产品已经包含了投资选择权,并在养老金的管理中体现了固定加浮动再加股权投资选择权的搭配,做完了固定投资产品之后,投资选择权会在明年转化成‘非标’产品,将投资选择权进行交易。”

此外,港股作为投资洼地,随着沪港深的开通,越来越多的大陆资金涌入到香港市场。南方某基金子公司通过定制场外期权保证组合的流动性,因此被定义为“非标”产品,放到子公司中进行运作。

基金子公司发展ABS不易

ABS有助于企业盘活存量,提高流动性,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优化财务状况进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自2014年9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相关政策,将ABS业务管理人范围由证券公司扩展至基金子公司后,基金子公司便纷纷布局。

不过,对于多数基金子公司而言,发展ABS并不容易,市场不成熟、人才缺乏、可证券化资产稀缺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北京一位基金子公司人士表示,ABS的核心是基础资产,好的资产非常抢手,谁会绕个弯通过ABS放出去?而不好的资产风险又大。

基金子公司的ABS人才缺乏,多数已开展的ABS业务只是通道业务。一家银行系基金子公司表示,未来公司将重点开展两融收益权、租赁资产、收费权、保理等ABS业务,以成立多个专业小组将ABS业务进行标准化、高效处理。

深圳一家以主动管理见长的基金子公司人士表示,目前该公司还在与股东方探讨产融结合、投贷联动等领域的新机遇,从多角度介入ABS业务。

据了解,国内在ABS领域拓展金额最大的规模也仅为百亿。考虑到买方市场“资产荒”与企业端的降杠杆需求仍在,未来ABS仍将是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机构对其依旧抱有较高的预期。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