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1月证券类信托产品募集规模大涨 房地产信托融资骤降)
不断加码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正对市场的资金流向产生明显影响。四季度以来,一向以敏感著称的信托资金,正持续从房地产市场流入证券市场。
11月证券类信托产品募集规模大涨
资金的流向可谓“春江水暖鸭先知”。统计数据显示,此前一度低迷的证券类信托产品出现了回暖势头。来自用益信托的统计显示,今年11月成立的证券类信托产品为79款,资金规模达20.27亿元,而10月份成立的证券类信托产品为49款,募集的资金规模为8.69亿元。数据显示,该类产品在11月不仅成立数量大增,募集资金规模也大涨133.26%。
而证券类信托业务的回暖,在今年8月其实已有端倪。统计显示,今年8月信托的A股账户开户数环比大增近140%。随后的9月份,证券类信托产品的成立规模同比增长225.39%,环比增长49.47%。
房地产信托融资骤降
另一方面,集合类房地产信托产品的成立规模却呈现大幅下降趋势。11月成立的集合类房地产信托产品为27款,资金规模62亿元,而10月则成立了45款产品,募集资金119.84亿元,房地产信托产品的成立数量及资金规模环比分别下降62.22%和48.26%。
事实上,集合类房地产信托产品的成立规模在10月份就已经呈现出下滑状态。国金证券近期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10月份的房地产类信托产品规模出现大幅下滑,环比降幅达50.30%。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报告指出,房地产领域规模呈现大幅缩减状态,可以看出楼市新一轮限购政策对房地产信托市场造成影响。
光大兴陇信托研究员罗凯表示,集合类房地产信托近期融资规模下降,原因有三点:一、目前处于房地产小周期的顶点;二、政策全面收紧,国家明确限制资产泡沫,住建部、银监会等部门从分兵到合进,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三、刚性购房需求增长速度趋于下降,二手房供应增速抬头,城镇化人口流入速度边际递减,没有支撑房价长时期高速上涨的基础。投资者普遍认为房地产的进一步增值空间逐步减小。
房地产信托风险正在升级已成为市场共识。国金证券分析师王聃聃表示,尽管由于地产政策存在滞后效应,10月份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仍处于高位,且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仍在上行,但地产行业下行趋势已基本确定,房地产企业将面临较大冲击。
房地产信托成立数量下滑,一方面与调控政策作用下地产行业扩张速度放缓有关,另一方面也是信托公司主动收缩投资规模以防范风险的结果。预计随着楼市政策衍生的收缩作用显现,地产类信托规模或将继续下滑。而作为信用风险事件相对集中的行业,预计中期内房地产行业信托兑付风险事件可能加速爆发,建议对此类信托产品保持谨慎。
实际上,房地产信托是信托公司传统业务,也是很多信托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每一次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不仅是对房地产企业的考验,也是对信托公司的考验。记者采访了解到,信托公司自去年以来就对房地产信托态度谨慎,某大型信托公司高层表示,房地产项目不可能不做,但需区别对待,看地域、交易对手等,三四线城市项目不做,商业地产尽量不碰,即使做也会非常谨慎。愿意投资的包括一二线城市刚需、改善型住宅等需求稳定的项目。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称,当前房地产市场对资金仍有较大需求,作为信托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房地产信托未来仍将是信托公司的主要经营业务之一,但是其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向可能发生新的变化。
复旦大学信托研究中心教授殷醒民说,信托公司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积极配合房地产“去库存、补短板”政策,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探索开展并购信托,促进房地产企业兼并重组;探索开展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业务(REITs),助推商业地产去库存;探索通过资产证券化等合规方式,帮助银行盘活存量房地产信贷资产。
华东地区某信托公司高管告诉记者,从近期的情况来看,证券类信托产品的回暖,更多是基于客户对资本市场的配置需求提升所致。
国金证券分析师王聃聃认为,虽然10 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房屋新开工面积的同比增速仍有所上行,但结合地产销售高频数据来看,房地产行业其实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王聃聃预计,随着楼市调控政策的收缩作用显现,房地产类信托的规模将大概率继续下滑。
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分析称,过去一年多来房地产市场的火爆,除了房地产市场去库存政策的影响,也有股市去杠杆等因素的影响。在当前房地产市场被严密调控的背景下,部分原本投入房地产市场的资金正转而流向证券市场。
而另一家以证券投资见长的信托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则认为,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看,当前证券类信托产品升温,其背后的逻辑除了房地产市场调控加码,也受到了当前债券市场调整的影响。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