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重仓 - 正文

2018公募大佬再掀“奔私潮”

来源:国际金融报 2018-03-19 08:49:2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今年以来,又有一批公募大佬转向私募。近日,原兴全基金总经理杨东正式宣布转向私募,创办上海宁泉资产,截至目前该公司尚未完成备案。此外还有银华基金副总经理封树标、中银基金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陈志龙、浙商资管公募基金负责人李冬等都正式宣布职业生涯的下一站为私募。

大佬纷纷“公转私”

公募界似乎每年都在定向往私募界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近几年来,伴随着私募行业的快速发展,不少公募出身,且身经百战的基金经理都开始走上“奔私”的道路,还曾一时掀起了“奔私潮”。

资料显示,近几年公募转私募的大佬都有着优秀的公募业绩和管理经验。比如,曾被誉为“史上最牛基金经理”、“公募基金第一人”的原华夏基金旗下基金经理王亚伟,曾在2005年至2012年管理的一只基金华夏大盘混合的累计任职回报率为1195.25%,同类平均为111.48%,高出同类10倍之多。而在华夏基金创造了惊人的业绩后,王亚伟毅然决定投身私募,开启自己的私募篇章,成为“公募派”私募。

提起兴全基金,似乎无人不知杨东,其管理的基金产品业绩受到业界一致肯定。过去三年兴全基金旗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算术平均收益率为92.96%;过去五年,兴全基金旗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算术平均收益率达到143.36%,在所有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一。然而,杨东也“奔私”了。另外,银华基金副总经理封树标、中银基金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陈志龙、浙商资管公募基金负责人李冬等今年也都转奔私募。

一位公募转私募人士告诉记者:“最高水平的和最差水平的都在私募,鱼龙混杂,公募却相对来说较为平庸。”

推进私募规模迅速扩充

一直以来,业界对于私募与公募的对比就从未停止过,至于到底哪类“基”汤更好喝,公募有公募的优势,私募说私募的长处,总之各有千秋。

3月9日,据中基协公布的私募基金最新数据,截至今年2月末,我国私募基金的总规模首次突破12万亿元,管理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私募基金就高达200多家。

牛市虽然繁荣,但也夹杂着巨大的泡沫。A股泡沫的破碎,也深度考验“公奔私”浪潮中的基金经理,同时,也有不少基金经理“公奔私”之后业绩并不如意。例如,嘉实基金前明星基金经理王贵文,在低落的熊市中,其旗下产品遭遇滑铁卢。

万霁资产董事长牛春宝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觉得公募基金经理转战私募,只是私募发展初期的特定现象。目前私募行业需要大量人才,但在发展初期,鱼龙混杂,管理和投资能力差异很大。大部分私募缺乏规范的管理体制和管理能力,人员流动也更为频繁。对于有能力的公募人员而言,私募仓位和激励机制的灵活性应该是最大诱惑。我们希望有更多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转战私募,从而进一步推动私募行业的发展。但是从长期看,公募私募都逃脱不了一九定律。”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