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动态 - 正文

基金业进入“冬眠”:自掏腰包买基金后 又传裁员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8-09-13 08:17:5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股市持续低迷、基金发行市场陷入冰点……

“凛冬将至。”这句《权力的游戏》中的经典台词,被一位基金公司元老脱口而出。

众多基金公司都感受到了寒意。

7、8月份,在京城的高端人才市场上,突然出现了多份来自同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人员的求职简历。放眼基金行业发展历程,这一现象似乎从未出现过。另一家南方的中型基金公司相关人员也透露,如果当前行业低迷状况继续,不排除会大幅裁员。

从年初的发行火热到下半年的“极度深寒”,其间基金业到底遭遇了什么?未来又会如何演变?

“极端情况可能要裁去一半人”

“最近市场上突然出现了一批来自A公司的员工,他们拿着简历到处面试。这是为什么呢?”一位基金公司HR对此表示不解,“虽然每年发了年终奖之后基金公司都会出现正常的人员流动,但一般来说,对于这种管理规模数千亿的行业头部公司,不太会有人想离开。”

一次私下交流中,一位来自A公司的员工透露:在近期的一次高层会议之后,公司启动了改革,从权益部门着手,自上而下进行。一方面要求负责人“既懂管理又懂权益”;另一方面关停并转某些部门,将策略和风格进一步细分,力求“将最合适的人放到最合适岗位上,使得风格更加鲜明,整个体系的战斗力更强。”

寒风既起,即使身处这个以投研团队实力强、人数众多闻名于业内的大平台,亦有不少员工思考着未来的个人发展前景,并付诸于行动。

“我是主动想走,公司的平台其实非常好。”一位从A公司离职的权益基金经理告诉记者。从过往业绩来看,他的投资水平稳居行业前1/4。这次他选择了另一家固收实力较强、权益水平较弱的大型公募基金,因为在那里他能发挥的空间更大。

危机意识较强的大公司以主动转型来御寒,而在另一个城市,一家管理规模千亿元的中型基金公司正面临更加艰难的抉择。

过往数年,由于大力推进事业部制改革,公司管理规模快速增长,也显著增加了成本。市场跌跌不休之下,面对产品净值和规模双降、利润快速缩水的现状,精简结构、降低运营成本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选择。

“极端情况下,有些部门可能要裁去一半人。”该公司的一位渠道总监私下告诉记者,“不单单是我们,好几家中小基金公司都在计划裁员。今年市场不好,机构赎回量也大,又有不少专户产品到期,裁撤一些人员除了降低成本还能提高公司的运作效率。”

这位渠道总监还透露,裁员的方向不会针对公司中后台,而是直接瞄准高收入员工。

“裁掉基层员工能省下多少钱?裁掉一个年薪四五百万元的人才能真正把成本降下来。那些占用公司大笔资源、业绩又不好的基金经理就是首选。至于其他配套的员工,原来10个人干的活,现在5个人也能干。总的来说,就是留住有用的人,去除庸员。另一方面,还要适当增加一些销售人员,市场不好就需要更多人来卖基金。”

“凛冬将至。” 这位公司元老的口中道出了《权力的游戏》的经典台词。

一位资深分析人士认为,以上案例或只是行业的极端个别现象,比起券商等其他金融机构来说,公募基金的人员流动显然稳定得多。但今年的艰难程度确实超出预期,如果市场低迷状况长期延续,加上过去一两年创新业务“摊子铺得过大”,不排除将有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选择主动收缩以换取生存空间。

年初到年中,“冰火两重天”

今年的基金行业遭遇了“冰火两重天”,从年头的狂热、爆款基金频出到如今发行降至冰点、某基金5天只募集2.6万元,其间仅隔了不到8个月。

薛掌柜基金组合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公募基金产品2018年上半年盈利合计仅215.4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256亿元降幅超过九成。其中,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合计亏损近2000亿元,相当于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的盈利之和。

A股持续调整是整个基金行业的痛处。受市场影响,基金发行降至冰点。

据统计,今年发行失败的基金已达17只,8月以来就有5只基金宣布发行失败。从人员流动数据上来看,虽然基金经理离职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仅是个位数的差别(去年同期是125人,今年以来是129人。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但其中包括丘栋荣、傅鹏博等明星基金经理。

渠道对市场的冷暖感受最深。

一位渠道经理吐槽:“怎么推都推不动,明星基金经理也不好使了。培训的时候说一日四拜访,黄金千万两,现实中根本没用。”

另一位渠道人士则认为公司的考核机制不合理:“同样的业绩表现,在第三方我能拿到三倍的收入。”

虽然行业普遍遇冷,但是对于不同规模的基金公司来说,“抗寒”能力则有云泥之别。

半年报数据显示,天弘基金、工银瑞信、易方达、建信、华夏、博时、中银、南方等8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均实现了5亿元以上的净利润,行业向头部公司集中的趋势十分明显,个别公司不但不裁员,还在持续招人开拓新业务,并进一步加强渠道建设。

一位基金行业资深分析人士表示,大型基金公司资本雄厚,人员相对稳定,加上拓展养老目标基金等创新业务,可以预见,当冬去春来,市场真的出现一波行情,这些头部公司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但对个人而言,部分过往业绩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型基金公司是行业热门。

一位基金公司猎头告诉记者,在跳槽目标中,东方资管和兴全是首选,其次才是华夏、嘉实、易方达等大平台,原因是中型基金公司有扩张和上升的潜力,人才培养机制也很出色。而大公司个人的岗位和分工过于固定,往上流动极为缓慢,薪酬也并不是很有竞争力。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