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动态 - 正文

基金发行量与市场走势背道而驰:低库存或是主因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炯业 2019-03-19 08:39:3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随着权益市场回暖,一些基金产品募集资金情况开始好转。不过上证报记者注意到,基金发行数量不仅没有跟上市场走势,反而出现了萎缩。统计显示,3月份已过半,进入发行期的基金数量却不及上个月的一半,而2月份还经历了农历新年长假。那么,基金发行量为何会与市场走势背道而驰呢?

今年以来基金发行量逐月萎缩

统计显示,截至3月17日,进入发行期的基金有31只,其中股票基金4只、混合基金9只、债券基金18只。而2月份,进入发行期的基金数量有73只。

年内新基金发行总体呈现逐月萎缩之势。数据显示,1月、2月、3月(截至3月17日),基金发行数量分别为86只、73只、31只。

今年以来三大股指快速上涨,上证综指在短时间内突破3000点,涨幅超20%,市场人气逐步回升。在此背景下,来自各大渠道的消息也显示,基金募集资金情况开始好转,但基金发行数量不仅没有跟上市场走势,反而不断萎缩,不免令人费解。

再追溯至早些时候,另一个数据更具对比性。2018年10月份,上证综指跌至当年的最低点2400点附近,此后数月市场人气异常低迷。但统计显示,2018年的10月、11月、12月的基金发行量也均在70只以上,其中11月达到92只。

低库存或是主因

上证记者采访了解到,A股市场短期上涨过快,部分基金公司此前判断较为谨慎导致产品库存不足,是基金发行量与市场走势背道而驰的主因。

“没有产品可发啊!我们也很着急!”沪上一位基金人士在与记者交流时感叹。

他表示:“虽然大盘此前一直在上涨,但幅度并不大,市场关注度也不高。直到2月份市场大涨才令基金公司明白过来——行情来了,即便立即上报新产品,也不会很快就可以发行,基金发行的准备工作还得花不少时间。”

据了解,一般而言,基金发行要经历上报、反馈、审批等多个步骤,一只基金从计划发行到最终步入发行期,往往要经历数月之久,其中单单监管层的审批过程,最短也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长则3个月。

上证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在发的基金多为存量产品。据查,正在发行的工银瑞信战略新兴产业于今年3月4日开始认购,但这只基金是在去年9月份获得证监会准予注册批复的。

来自渠道的消息也显示,业绩好的权益产品供不应求。一家券商人士透露,随着股票市场回暖,他们发现部分权益产品供不应求,此前还特意询问对口的基金公司有没有新产品可发。

上述基金人士坦言,没想到反弹行情来得这么快,公司之前对行情的判断一直比较谨慎,因此当初只是按照正常状态发行基金,并未加大产品储备力度。

他分析道,基金发行最好的时候应是“低位牛市”,此时发行产品既不用担心发不出去,也可以较好地保护投资者。而当市场处于火热状态,虽然好发但可能不利于投资者;反之,人气过于低迷,产品发行也往往以失败告终。“现在股市估值依然处于历史低位附近,权益市场又在回暖,所以我们才比较着急。”他说。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