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要闻 - 正文

多面手也难通吃 基金经理“一拖多”压力大

(原标题:多面手也难通吃 基金经理“一拖多”压力大)

一直以来,基金经理“一拖多”都是市场上比较关注的话题。2019年半程成绩单出炉,同时管理多只产品的基金经理业绩如何?中国证券报记者观察发现,一些基金经理同时管理多只基金产品会让相关产品的风格趋同,以自己的投资风格统领所管理的基金产品;而另一些基金经理则因为所管理的产品种类多、跨度大,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表现在业绩上则是所管理的产品业绩差异较大。

多线作战

资讯数据显示,目前基金行业中,超过80%的基金经理所管理的产品超过1只,管理产品超过10只(含)的基金经理占比超过15%。“多线作战”,同时管理多只基金产品是公募基金经理们的常态。

基金经理同时管理多只产品,有一些“结构性”的特征。中国证券报记者观察发现,管理基金产品数量较多基金经理中,固收类投资的基金经理占比较高。仅以管理基金数量前十的基金经理群体为例,其中有8位是偏固定收益投资的基金经理,其管理的产品多为债券型基金、定开债基等,即便有管理混合型的基金产品,也基本都是偏债混合型。仅有2位基金经理的投资偏向于权益,其中一位基金经理管理着16只清一色的混合型基金(不同份额分别计算),部分混合型基金为偏股混合型和平衡风格型;另一位基金经理管理的十多只基金产品包括债券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混合型基金中多有偏股型产品。

另外,基金经理“多线作战”的情况多发生在中大型基金公司,即管理基金数量靠前的基金经理,多来自于规模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统计数据显示,管理基金数量前十的基金经理群体多来自于规模行业排名前二十的基金公司(2018年末规模数据)。

针对这种情况,有基金公司人士认为这很自然。“基金经理同时管理多只基金产品并不是什么不正常的事情。以投资者的需求、基金经理的专业领域、基金公司的考核体系等多方面因素来看,基金经理都有动力管理多只产品。在固定收益领域,这样的情况更明显,固收基金经理的投研可以跨越多只基金产品,可以做到‘一鱼多吃’,特别是一些机构定制化产品,固收基金经理更是可以兼而有之。”该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表现分化

观察发现,除了固收投资基金经理外,指数与量化投资也是基金经理“一拖多”的集中区域。而在主动权益投资领域,一位基金经理动辄管理十数只基金的情况比较少见。

资料显示,在主动权益投资中,如果出现基金经理“一拖多”的情况,则多数基金产品会围绕相关领域布局,以契合基金经理的专业领域和投资能力圈。以一家基金公司投资研究部总监所管理的12只基金产品为例,其中大多数是偏股混合型产品,主题上多集中在大消费、科技创新等领域,风格上以大盘蓝筹为主。另外,还有一个现象是,如果基金经理中途接手相关基金产品,也多会使得所管理的产品在投资风格、投资领域等方面趋同。例如,一家基金公司旗下的消费主题基金和产业升级基金,在同一位基金经理接手后,其股票仓位、持仓结构等均出现靠拢的趋势。

也有部分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风格差异较大,投资范畴过宽。例如有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中,既有新经济主题的股票型基金,又有投资范围较宽的QDII基金。截至6月30日的数据显示,该基金经理管理的股票型基金最近6个月的业绩在同类排名中较为靠前,而QDII基金的业绩则在中游靠后位置。

综合考虑

针对基金经理“一拖多”的情况,有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表示,基金经理同时管理几只产品的情况很难避免,也不需要避免。“公司做的是在该基金经理周围搭建围绕其核心投资能力的产品圈,包括存量基金和新发基金。投资者可以在了解基金经理专业能力和投资风格的基础上,选择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进行投资。”

对于基金产品中途变更基金经理的情况,上述人士表示很可能出现基金产品投资风格漂移的问题。“但这其实也印证了基金投资中的一个重要方法:跟着基金经理投资基金产品。投资者在做基金投资,特别是主动权益投资时,需要深入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投资能力圈,寻找让自己的投资更加舒适的基金经理,然后优选其管理的基金产品进行投资。如果中途该基金经理离职,投资者也不妨用脚投票,跟进该基金经理在新岗位上的产品情况,做好调整布局。”一家基金第三方平台销售业务部门人士表示。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