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人物专访 - 正文

今年权益投资挑战非常大!西部利得基金何方:市场波动将是常态,不必过于悲观

来源:券商中国 2021-03-15 16:23:3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正式突破20万亿!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至2021年1月底,国内132家公募基金管理人(含具备公募基金牌照的券商资管及保险资管)合计管理规模达20.59万亿,公募基金产品已超8000只,基金行业正驶入健康繁荣的快车道。

行业“一九效应”仍在加剧,中小型公司如何凭借差异化特色优势,在产品细分领域前瞻布局,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夺一席之地,是摆在公司管理层面前的难题。

成立于2010年的西部利得基金,前身为纽银梅隆西部基金。经历中西融合的发展阵痛后,公司于2014年10月完成股权变更由中外合资公司转为国企西部证券控股的内资基金公司。

2019年3月,西部证券总经理何方正式兼任西部利得基金董事长,今年2月,何方卸任券商高管职务,全身心投入基金赛道。西部利得基金将自身定位为“基础产品供应商”,以固收+和量化指数投资为特色,向着主动权益投资为驱动的目标前行。

走过第十个年头,西部利得基金在量化增强、固定收益等产品品类亮点纷呈。2020年公司整体管理公募规模突破600亿,进入同业前二分之一位置,跻身行业中游公司。

2020年,西部利得基金获固收类基金近五年净值增长率行业排名第一(来源:海通证券,截至2020/12/31),旗下7只基金获得五星评级(来源:银河证券,截至2020/12/31),囊括混合类与固收类产品,涵盖三年期与五年期评价周期。

记者专访何方时市场刚刚经历急剧调整期,节后2月18日至3月9日持续14个交易日,沪深两市最大跌幅约17%,高估值成长、消费医药白马以及涨幅较大的化工等周期股迎来重挫,市场风格是否切换以及“抱团”投资行为成为行业热议话题。投研背景出身的何方在访谈中分享了他对核心资产估值等问题的看法。

作为基金公司董事长的首次公开亮相,何方旗帜鲜明地指出,“基金行业越是火热的时候,管理人越需要冷静思考,怎样对投资者是最好的。”

他认为,今年有可能出现基金公司业绩大幅增长,但基民整体投资收益低于预期的状况。尽管短期来看,基金公司的盈利和产品管理规模更为相关,但长期肯定是和投资者的收益情况强相关的。只有基民长期赚到钱才能形成品牌口碑,公司才会真正赢得投资者信任,规模才能持续稳定增长。


波动才是常态,不必过于悲观


券商中国:如何看待节后市场剧烈调整?

何方:最近的市场波动需要我们进行冷思考,今年对于权益投资会是挑战性非常大的一年。经历了过去两年市场大幅上涨,赚钱效应非常显著,但我们回顾历史来看,上一次连续两年高投资收益出现在06-07年,再有就是19-20年这轮优秀公司快速发展叠加政策宽松的阶段,国内资本市场走向成熟、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给基金投资者整体带来非常可观的回报。

我们思考背后的逻辑,过去两年权益市场整体的上涨其实有公司业绩的推动,但更重要的是来自于估值的抬升,流动性发挥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站在当前的时点,我们处在一个变化的临界点上,货币政策政策逐步回归中性,回归到一个合理的常态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和走向。

春节后我在看刘鹤副总理组织撰写的《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其中有一句话对我非常有启发,“货币政策必须松紧适度,不能只追求短期繁荣;财政政策必须量入为出,留有余地才能临危受命”,我们现在应该做的亦是如此。

全球疫情伴随疫苗的普及将得到有效控制,非常规的政策会逐步退出,对现有市场的估值基础或将带来较大影响。为什么近期机构“抱团股”以及核心资产出现了很大波动,因为过去两年支持估值持续走高的基础可能出现了动摇,而非企业基本面的变化,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经济持续复苏但政策逐步回归常态化的背景下,不排除今年市场整体波动会很大,这些影响因素会在不同的时点发酵,波动会是常态。

券商中国:今年的市场如何获取超额收益?投资机会在哪些板块?

何方:总体来看,尽管波动比较大,也不必对市场持有特别悲观的态度。主要可以从两个维度来思考,一是经济本身处于持续复苏的过程中,其中不少行业的业绩出现明显的改善;二是市场过去两年估值两极分化,在一端资产极高估值的情况下,另外一端其实还能找得到估值适度的资产,包括不同风格以及市值适度下沉的领域,这些品种中还包含不少估值性价比相对合理的公司。

今年对于基金投资者来说,想要把握机会获取超额收益,大家可以适当关注更加均衡化的产品,包括投资行业风格的均衡以及大类资产配置的均衡,比如均衡型混合型基金,行业配置分散或者权益资产占比均衡的产品。

券商中国:如何看待市场目前核心资产的估值状态?核心资产是否调整到位?

何方:市场影响估值的因素在动态变化,估值过高的品种首先得有一个泡沫逐步释放的过程,我相信资产的估值也会逐步回归合理化。

春节前我们看到不少公司估值高达100倍以上,拉长时间周期看,有什么样的公司能达到100倍并且稳定在这个水平?我觉得只有几种情况,从发展阶段看处于0~1的过程或者1~10的过程,需要有技术创新突破形成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新产品,对原有技术或者产品进行彻底的替代,快速占领市场。

但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估值比较高的公司,基本面确实优秀,但已经处在8~10的发展过程中,这种能不能持续享受100倍的估值?在我的判断体系里它的可能性较小,即使长期稳定的增长也很难支持这样的估值水平。

其实本轮机构“抱团”和过往历史上的情况不一样,现在抱团的品种均有产业基础,现在很多行业格局逐步稳定,只有头部公司具有较强的护城河壁垒,后面的公司竞争力相对较弱或者行业份额只有头部的十几分之一。随着产业成熟度的提高,头部公司的市占率非常高,机构抱团的公司本身就是具备核心的产业竞争优势,也不是大家刻意而为之的结果。

但是好的东西并不代表任何时候投资都是对的,好东西有好的价格,但并不是没有天花板。价值投资的核心是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质且可持续的增长。不断权衡性价比是很朴素的道理,比如说我们中午吃工作餐,大家觉得某些地方比较好吃,但是如果价格很快翻了一倍,你大概率就不会去了。寻求相对合理的价格去买入好公司,这才是理性的投资行为,也是持续获得稳定收益回报的基础。


固收、指增产品为特色


券商中国:目前基金行业头部竞争压力很大,可能都不是“二八效应”,而是“一九效应”。西部利得如何定位自身发展阶段和目标?

何方:这确实是让我非常困惑的问题,行业集中度非常高,头部公司人才聚集性非常强。

公司在过去几年持续进步,但可能跟大公司相比不足为道,因为公司成立于2010年,实际上到2014年的时候还面临着很大的生存问题。

2015年公司重新调整了发展的战略,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首先以固定收益类、货币类产品为突破口,首先它们是相对低风险产品,并且面向机构客户为主。核心团队也是从2015-2016年逐步搭建起来,把握住了市场的机遇,过去5年我们固定收益类产品的业绩在市场上得到了验证和认可,公司的财务状况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善。

在此基础上,我们把指数增强类产品作为权益投资的起步产品,经过细致耕耘过去两年业绩比较突出,在这个细分领域内已经初步具备了市场影响力。

另外,去年公司在固定收益类、量化指数增强类产品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权益投资团队的建设。权益市场竞争更加充分,需要慢工出细活,也需要循序渐进,我们坚持以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只产品。


行业越火热,管理人越需要冷思考


券商中国:2月中旬以来,基金发行开始降温。但从今年整体的情况看,特别是1月到节后,每天几只百亿爆款发行,今年3月初基金发行规模已超8000亿。您对“爆款”扎堆的现象有何思考?

何方:作为基金管理人,一般首先会考虑自己的管理能力能不能达到,其次是这个时点募集这么多钱如何去管好,市场有没有合适的机会能够给投资者创造回报。我们希望能够用更长的时间来培养自己的能力,未来才能够把握机会。

当前居民财富管理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对于基金行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多样化的优秀投资产品需求快速增加,我们需要把握这个机遇,也需要珍视这个机遇。

基金行业需要有一个长期对社会、对投资人负责的态度,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公募基金属于偏相对收益的品种,从投资周期、产品线的安排,都应该考虑得更加充分,行业越是火热的时候,管理人越需要冷静思考,怎样做对投资者是最好的。我们需要有耐心,才能够和时间做朋友,用自己的专业和责任心去回报投资者。


优秀高管既需要懂专业又要尊重专业


券商中国:市场上有没有您对标的公司,或者说行业里有没有学习的榜样?

何方:资管行业其实是一个以投资为核心能力构建的一个商业模式。投资能力是核心,但也非全部,只是整个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

市场中的优秀基金公司都是我们的学习榜样,它们内部投研文化的沉淀以及投研体系的构建,都是用时间去铺垫的,形成了非常专业非常有效的体系。

优秀公司的高管,是懂专业又非常尊重专业,这是很不容易的,内部鼓励基金经理在专业领域发挥自己的风格和特长,给大家很好的专业研究氛围,这就是懂专业又很尊重专业,我很认同这种管理风格。投资是需要天赋去创造的行业,对于这些有天赋的优秀人才,要提供给他们创造的空间和氛围。

从事投资行业很多年,发现这个行业很有意思,永远需要有着饱满的热情不断去学习。最近其实有些焦虑,并不是因为市场下跌而焦虑,而是焦虑这个行业正处在一个变化期,原有的投资方法和投资体系需要不断地重构修正,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当下的时代,持续的为广大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

提示:以上内容仅反映访谈当日主流形势和访谈嘉宾的观点,不构成市场预测或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