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要闻 - 正文

激增近160%!今年清盘基金已达85只,发生了什么?

来源:中国基金报 2021-05-15 16:22:3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春节后,市场震荡加剧,公募基金市场也有所降温。不仅新发基金遇冷、“日光基”难觅踪迹,还有不少基金发布公告宣布基金清算。据统计,截至5月14日,今年以来,已有85只基金(A/C份额分开计算,下同)发布清算公告,远超去年同期33只,同比增长157.58%。其中债券型基金有39只,占比近46%,权益类基金(混合型+股票型)有44只,占比近52%。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同在今年股债市场行情切换下,未来债基的清盘压力或趋于缓解,而权益类基金清盘数量可能会逐渐增多。

年内85只基金清盘同比增158%

债基接近半数

今年以来,基金清盘的案例屡见不鲜。Wind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5月14日,今年共有85只公募基金宣布清盘,同比增长157.58%,其中债券型基金共计39只,占比近46%,是各类型基金中清盘数量最多的产品类型,具体到二级分类,中长期纯债型基金的清盘数量最多,高达25只。另外清盘的混合型基金共计31只,股票型基金共计13只,也居于较高水平。

上海证券基金分析师杨晗认为,“清盘基金”的出现最终是基金业绩和市场环境的综合反映:一方面,一些中长期纯债基金同质化严重,如果业绩欠佳,导致资金大量流出,最终面临清盘;另一方面,市场对于资金面趋紧和信用债违约担忧,也会导致部分资金从债市流出。

上海一位中型基金公司固收类基金经理认为,债基成清盘大户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还是机构定制的关系,不少债基机构占比80%以上。由于定制到期,或者大客户希望退出,导致基金规模不足,需要清盘。

上海一位公募基金市场部负责人也提到,同质化产品本身在运营上压力就比较大,特别是定制基金中的同质化产品。今年以来部分机构投资者因流动性、投资策略变化等因素可能会考虑赎回基金,以定制基金居多的债券型基金自然面临较大赎回压力。此外,从收益情况来看,债券市场自去年4月底调整以来,收益率承压,也会引发投资者因业绩未达预期选择赎回。

记者注意到,为了避免意外清盘,今年3月下旬开始已有多只定制基金修改合同,取消自动清盘条款,比如中银基金日前发布关于中银丰荣定期开放债基修改基金合同终止条款的议案,拟取消自动清盘条款,变更为持有人大会表决清盘。此外,南方弘利定开债、中银丰润定开债、华安安逸半年定开债等10多只产品也发布了类似公告。

从历史数据来看,2020年全年清盘基金数量为170只,是仅次于2018年的历史第二高位,当年在债市剧烈调整下,债券型基金清盘数量69只,而在当年权益类基金发展的大年,权益类基金清盘数量也多达84只。

44只主动权益基金被清盘

“迷你基”首当其冲

记者注意到,有44只主动权益基金也难逃被清盘的命运。根据公告,基金清盘归于三类:一是经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二是在基金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基金资产净值连续低于5000万元或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三是达到基金合同约定的其他清盘条件。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人士指出,权益类基金沦为“迷你基”通常两种原因:一种是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数量过剩;另一种是产品本身业绩不佳,遭到投资者的抛弃。

上海一位中型基金公司权益类基金经理认为,年内清盘基金相比去年同期之所以大幅增加,一方面,基金发行便利化,让基金“保壳”的冲动大为减弱,基金公司不再愿意为小微基金投入太多“保壳”资源,而是更倾向于让其清盘,以避免公司内部资源的浪费。其次,去年的结构化行情也让基金业绩产生了分化,再加上年后市场剧烈调整,部分小微基金规模一降再降,的确已经跌入了清盘线。另外,过去几年,整个公募基金行业的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头部公司强者恒强,大量的营销投入将大量客户吸引至头部公司,尾部公司越发艰难,不少基金因为客户缩减面临清盘。最后,也不排除一些前几年设立的机构定制基金,由于到期或机构客户约定退出而需要清盘。

“而混合型基金规模缩减这和过去两年基金行业的明星效应有关,坤坤、嵩嵩等的明星效应不断“吸金”,导致底部基金规模一降再降,这也显示出当前基金行业内部业绩以及公司分化的状况。”他提到。

值得注意的是,年内有22只被清盘的基金成立时间不足一年,其中8成是债基。这些基金存在一些共性:大多成立规模不大,且认购户数较少。部分基金的成立规模和认购户数,刚好踩在“不低于2亿元”或“不低于200人”的成立标准线边缘。

一位基金市场部人士透露,今年以来,随着A股市场调整,权益类基金净值回撤、规模缩水,甚至有部分产品清盘。这些清盘的基金,大多规模很小,不足2亿,这当中也有相当部分是固收类基金。这些固收类基金清盘,除了少数的确是净值缩水外,很多产品是一些委外资金定制的债券型基金,但随着监管的变化以及同质化产品增多,这部分产品通过清盘退出市场。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