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要闻 - 正文

逼近5000只 两大主线引领20年基金产品创新发展

来源:证券时报 2018-03-05 08:12:2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中国基金业发展20年,从最初的2只封闭式基金,发展到2018年2月底的接近5000只公募基金,各类份额分开计算则有近10000只可投资产品,远超目前A股不到3800家上市公司数量。2001年首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从上市交易变为非上市交易,每天可申购赎回,以银行、券商代销为主,基金公司自建TA系统。

(原标题:逼近5000只 两大主线引领20年基金产品创新发展)

中国基金业发展20年,从最初的2只封闭式基金,发展到2018年2月底的接近5000只公募基金,各类份额分开计算则有近10000只可投资产品,远超目前A股不到3800家上市公司数量。

这些公募基金产品发展中,两大创新主线贯穿其中,一个是交易方式,一个是投资范围,绝大多数基金产品创新 都是围绕这两个主线,也有一些其他创新,例如浮动费率、社会责任等。

交易方式

带动基金产品创新

基金产品创新和发展中,交易方式是核心要素,过去20年带动了十几项基金产品创新。

1998年最早的是封闭式基金,在沪深交易所上市交易,封闭期限绝大多数都是15年。

2001年首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从上市交易变为非上市交易,每天可申购赎回,以银行、券商代销为主,基金公司自建TA系统。

随后2004年底沪深交易所的基金创新中,上交所选择了ETF,采用一篮子股票换购ETF份额的新交易方式,并且出现了套利,变相T+0交易等。深交所则选择了LOF,场内场外两个份额,场内份额在交易所上市。随后在2006年又推出了ETF产品。

交易方式的一个重要创新出现在2007年,国投瑞银瑞福分级基金首推一只基金两个份额,一个上市交易,一个不上市交易,为国内分级基金中的第一只。随后分级基金进一步创新发展,分级基金逐渐形成了“三类份额,母基金场内场外可以申购赎回、不上市交易,AB两类分级份额上市交易”的主流模式。

定期开放式基金是介于封闭式和开放式之间的一种创新,封闭式的周期很多,有最短7天的短期理财,有14天~3年等多个期限,封闭期限2年或3年的大部分还设计成可上市交易的产品,带动了一批产品创新。

5年前开始快速发展的互联网货币基金其实也主要是交易方式的创新,以余额宝为例,因为交易方式可与支付宝自动对接,并且实现了在阿里巴巴体系下的变相支付功能,所以大受投资者欢迎,已经发展成全球最大单只货币基金。

投资范围拓展

基金业发展边际

产品投资范围的拓展中出现了多类基金,在所有基金产品创新中,涉及投资范围拓展的最多。

最初几年,成立了主动权益基金、债券基金、指数基金和货币基金这四大类最主要的基金分类,这一轮创新到2004年基本完成。

2007年后,产品投资范围的重要创新在于QDII,将投资领域拓展到海外市场,从国内走向国际后,公募基金投资范围大为拓展,除了常规的债券、指数之外,在海外市场的黄金、各类基金、房地产信托等投资范围,让QDII在海外产品更为丰富,并且有的创新是QDII先做,然后国内才开始做的,例如黄金基金就是先有投资海外的黄金QDII,然后才有的国内黄金ETF。

从国别投资范围来看,中国香港、美国、欧洲,金砖国家、日韩等市场都有一定的产品创新涉及。

国内的产品投资范围拓展近几年的力度也很大,黄金基金、商品期货基金相继推出,还有特批的投资股权混改基金、投资房地产信托的基金。主动权益和指数基金细分领域出现了一大批行业基金、主题基金、量化基金。因为可以投资股指期货,公募基金中还出现了一批绝对收益对冲基金产品。

此外,多市场结合的产品投资范围创新中,又出现了沪港深基金产品。

2017年也迎来重大创新,公募基金又因投资范围创新出现了一大类新产品——FOF,投资于其他基金的公募基金产品,并且细分来看,FOF未来因投资基金类别不同,还会分成很多类型。而在今年,养老目标基金指引已经出台,FOF和养老目标基金,将成为基金业新一轮产品开发和创新的热点。

总之,基金20年应广大投资者的理财需求而变化产品,因为产品是最贴近投资者的,能够满足投资者真正需求,风险投资偏好合适的产品才更受欢迎。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