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动态 - 正文

中小企业潜在融资需求达29万亿 度小满朱光:金融科技如何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中小企业潜在融资需求达29万亿 度小满朱光:金融科技如何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2021年1月4日,度小满金融CEO朱光发表署名文章《提升金融科技服务水平 纾解小微企业信贷难题》,系统阐述了金融科技如何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以及金融科技要立足于合规经营,服务实体经济。

朱光在文中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将是后疫情时期的“恢复性增长之年”。“十四五”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变革期,在金融业发展方面,《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金融科技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助力实体经济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小微企业的融资特征

小微企业是社会吸纳就业、保障民生的重要基础,对中国经济稳步增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可以说“小微活则经济兴”。但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往往受限于社会资金的支持力度。长期以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公认的世界难题。

世界银行、中小企业金融论坛、国际金融公司在2018年联合发布的《中小微企业融资缺口》报告显示,中国中小企业潜在融资需求达到29万亿元。但是,其中41%的中小微企业存在信贷困难,迫切需要金融机构为其订制金融解决方案、提供资金支持。

因小微信贷需求呈现“短、小、频、急”的特征,金融机构在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存在两大难点。

一是风控成本高。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具有脆弱性,平均生存周期不足三年,加上缺乏抵押物、缺乏完备的财务系统等问题,对金融机构的传统风控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例如,金融机构在对小微企业进行调研时,往往会发现企业的财务报表缺失或不可信,而能够反映客户贷款能力和意愿的行为数据,又散落在一些行业平台、供应链平台、政府平台、核心企业数据库、交易平台等,这些数据往往以“数据孤岛”的形式存在,金融机构很难获取,或者获取成本过高。

二是交易成本高。即便部分小微企业能够提供相对完备、真实的资产及经营数据,金融机构也需要通过资产评估等方式进行风险管理,这种线下“点对点”受理的方式流程多、周期长、成本高,无法满足小微企业“频度高、时间急”的需求。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小微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上升,金融机构对小微的信贷扶持从“难以完成的任务”变成“不能不完成的任务”,这既是压力与挑战,也是金融机构的机遇。对自身的信贷模式进行优化,以便与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更好匹配,再推动自身的数字化转型与风控模型的迭代。蓬勃发展的金融科技正是这一进程的引擎。

金融科技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近年来,监管部门致力于推动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解决,鼓励通过科技创新的应用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供给。2020年4月,银保监会《关于2020年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量扩面、提质降本”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渠道,加强对小微企业滴灌式融资供给。金融科技可在三个方面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一是金融科技可以提高小微金融风控能力。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建模技术,在个人信用基础上叠加企业信用企业画像,是一个兼顾风控成本与安全性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利用光学字符识别技术(OCR) 对申请人的工商信息、交易信息、税务信息、用水用电、司法信息进行识别,持续丰富小微企业数据维度,同时利用图计算、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企业互联网信息进行挖掘,分析其经营能力和经营状况,基于小微企业主画像精准度的提高,能够实现零抵押、全自动与低风险、高效率的并行。在这一过程里,基于独有的人工智能(AI)算法,利用自动化机器学习(AutoML)技术自动从相关信息中挖掘出风险指标,并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图计算技术大幅提升风控模型排序能力,在风险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可将小微企业主授信通过率提升20%。

二是降低服务成本、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效率。具体业务上,包括非接触式服务中的人脸识别、电子签章、电子合同、远程面签、远程开户等;客户经营方面,包括客户识别、定位、营销、服务;风控方面,由于全部风险评估流程均通过数字化流程进行,减少了人工介入,因此得以大幅压缩信贷审批时间,降低了人工成本进而降低了整体上的信贷成本。

三是应用金融科技,也有利于降低人为干预、人为操作的空间,有效防范道德风险,提高风险判断的客观性。例如,推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深入到业务流程重要环节,如信审、客服、催收等,降低操作性风险。

过去几年,基于在金融科技领域的长期深度探索,部分金融机构构建了“零抵押、零担保”的在线贷款新模式,为小微企业主提供了贷款支持。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小微企业,相比非小微企业用户,都表现出更好的信用。

未来:合规经营,服务实体经济

近年来,金融科技和金融业深度融合,并向各个经济基本单元融合渗透。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围绕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防范、数据安全的监管政策陆续出台。金融科技企业应该严格遵循相关政策法规,把握和金融机构合作的尺度,为用户尤其是小微企业提供有温度的金融服务,为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一是创新发展,风控先行。风险的稳定性是金融企业展开一切经营活动的基础。在新冠疫情这样的危机中,比的是谁的资产稳定性好、谁的风险波动小。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洗礼,金融科技会更加坚定地回归风险管理本质,在小微金融、消费金融等领域,智能风控将发挥更大价值。

二是积极运用技术,防控过度负债。近年来,消费信贷的发展有效拉动了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年轻人“超前消费”“过度负债”现象也时有发生,如果金融科技将“超前消费”视为增长的机会,就很可能踏入“金融风险”的陷阱,乃至背离促进消费、盘活经济的初衷。发挥自身的技术能力,防控用户过度消费、过度负债,倡导理性消费,降低金融风险,是金融科技企业共同的责任。

三是合规经营,服务实体。金融科技公司应该和金融机构发挥各自的优势,合力推动,降低中小微企业服务成本,推动综合融资成本的下降。一方面,金融科技要发挥大数据风控的价值,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信息不对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帮助金融机构做好风险管理;另一方面,也要助力金融机构打造全流程线上化的服务模式,推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信贷决策效率。

2020年,金融科技扛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并在风雨中锤炼进化。现阶段,金融科技企业应该监管框架的指引下,保持合规经营的前提下,明确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夯实基本盘,修炼内功,让科技真正为金融服务,为经济和民生服务。

(作者:申俊涵 编辑:林坤)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