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动态 - 正文

兴证全球基金基金管理部副总监任相栋:全球化仍是长期趋势,关注在应用与发展全球领跑的中国企业

来源:财联社 作者:周晓雅 2022-04-29 15:23: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兴证全球基金基金管理部副总监任相栋:全球化仍是长期趋势,关注在应用与发展全球领跑的中国企业)

财联社4月29日讯(记者 周晓雅)近年来,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不断提升,在全球新一轮的科技浪潮下,中国产业升级具有哪些投资机遇值得持续关注?又有哪些行业挑战值得留意?

在由兴证全球基金主办的2022年巴菲特股东大会中国投资人峰会上,兴证全球基金基金管理部副总监任相栋认为,近年来,中国进口替代在深度和广度两大层面加速进行,未来,保持终端产品的产业竞争力将是进口替代面临的最大挑战。

在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他表示,中国很多传统行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占比仍有明显的上升空间;在新能源、智能车、AI等新兴的硬科技领域,中国企业的应用和发展名列全球市场前茅;包括短视频等互联网应用在内的软科技领域,中国企业有非常强的资本和技术壁垒,走在全世界的前列。

随着全球低碳化、智能化等,他相信,这些公司会借着全球的科技浪潮和低碳化东风走向海外,在海外市场拥有更大的份额。

财联社精选了任相栋在峰会的部分演讲金句和观点,以飨读者。

1.一定程度上来讲,中国过去数十年的发展,也是不断进口替代的过程。可以看到,不论广度还是深度,过去几年中国的进口替代都在加速进行,朝着更高附加值的方向演化。

2.从广度来看,进口替代不仅发生在半导体、电子元器件、材料等等领域,也广泛地存在于很多的部件、整机领域,甚至在医疗、汽车、纺织服装等品牌消费领域。

3.经过过去几十年在制造业、AI、电动化、智能化等基础能力的积累,我们也有了一些全球性创新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本身也是对原有解决方案的进口替代。

4.从深度的来看,中国的进口替代是不断从下游往上游不断延伸的过程,随着中国过去多年基建的发展,我们慢慢实现了工程机械的国产化,进而向上实现了液压件的国产化,未来会继续演化到上游材料和零部件的国产化。

5.我觉得进口替代最大的挑战并不是所要替代产品的技术门槛,而是中国要保持终端产品的产业竞争力,只有终端产品的全球份额稳定,才能为相应产品的进口替代提供最大的基础和土壤。

6.我们看到,近年全球化浪潮出现一些逆流,需要对此保持警惕。但从商业底层的角度,全球化仍会是长期趋势。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流、货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商业的基本要素已在全球的流转和配置变得更加通畅。

以下是任相栋发言实录:

主持人:任总曾说过,未来3到5年整个中国的产业升级可能是我们最大的时代特征。中国很多行业从全球竞争力来看,逐渐从优势走向胜势。很多中国的企业深刻参与甚至引领很多全球的科技浪潮。是否能展开与我们分享一下中国产业升级所带来的投资机遇?

任相栋:过去几年,中国在很多领域还是发生了很多变化。在电动智能车等新兴领域,中国不仅有着全球最开放的电动智能车消费者,同时拥有全球最激进的电动智能车的生产者。供需两方的作用下,我们看到电动智能车、新能源、AI等领域,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已经成为全球的领导角色。

另外我们看到上海家化为代表的消费品牌,或是利亚德所在的LED显示行业里,都体现出不同程度的进口替代,进口替代不管是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在中国市场都在加速进行。

同时在很多传统制造业的领域,很多优质公司的全球竞争力从优势转成胜势,它们的优势不再仅仅是成本优势、性价比的优势,而是转换成技术的优势甚至产品的优势。

所以整体来看,不论是国货崛起,还是在很多的新兴的科技领域,中国的产业升级都在广泛进行。

主持人:从行业和产业的角度,您如何看待国产替代目前所处于的进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任相栋:一定程度上来讲,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也是进口不断替代的过程。可以看到,不论广度还是深度,过去几年中国的进口替代都在加速进行,朝着更高附加值的方向演化。

从广度来看,进口替代不仅发生在半导体、电子元器件、材料等等领域,也广泛地存在于很多的部件、整机领域,甚至在医疗、汽车、纺织服装等品牌消费领域。

并且让人欣喜的是,我们经过过去几十年在制造业、AI、电动化、智能化等基础能力的积累,也有了一些全球性创新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本身也是对原有解决方案的进口替代。比如智能割草机器人,它虽然仍然处在行业的早期阶段,对传统割草机器人也是一种创新性的替代。

从深度的来看,中国的进口替代是不断从下游往上游不断延伸的过程。比如,随着中国过去多年基建的发展,我们慢慢实现了工程机械的国产化,进而向上实现了液压件的国产化,未来会继续演化到上游材料和零部件的国产化。

那谈到进口替代未来的挑战,由于中国过去几年基础科学能力的提升,工程师红利的累积和释放,当下进口替代的基础还是非常扎实的。

我觉得进口替代最大的挑战并不是所要替代产品的技术门槛,而是中国要保持终端产品的产业竞争力,也就是保持手机等消费电子、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业、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行业以及电动智能车等行业的全球份额和竞争力,只有终端产品的全球份额稳定,才能为相应产品的进口替代提供最大的基础和土壤。

主持人:在未来,我们的企业可能能够越来越多的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位,就您的观察,哪些行业的中国企业正在或者有望赢得全球范围的竞争优势,进而给投资者带来投资良机?

任相栋:我们看到,近年全球化浪潮出现一些逆流,需要对此保持警惕。但从商业底层的角度,全球化仍会是长期趋势,原因是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使得人流、货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商业的基本要素,在全球的流转和配置变得更加通畅。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我们在很多传统的行业里,即便经过过去几十年发展,中国的竞争力和全球市场的份额占比之间仍不匹配,有明显的上升空间。同时,在新能源、智能车、AI等新兴的硬科技领域,中国的应用和发展跑在全球的前列。

在软科技,包括在短视频等互联网应用,中国也是走在全世界的前列,从全球来看,很少有国家能够孵化出有竞争力的短视频公司。我们翻看短视频公司的报表来看,这些公司的研发费用是以百亿为单位的,有非常强的资本和技术壁垒。

随着全球的低碳化的过程,对于智能化等新兴需求的拥抱,我相信这些公司,也会借着全球的科技浪潮和低碳化的东风走向海外,在海外市场拥有更大的份额。

风险提示: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公司立场,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观点具有时效性。基金投资需谨慎,请审慎选择。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