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分析 - 正文

上周ETF市场最靓的仔:首批10只科创债ETF总规模近千亿,两日资金净流入超660亿

来源:愉见财经 2025-07-21 20:23:0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上周ETF市场最靓的仔:首批10只科创债ETF总规模近千亿,两日资金净流入超660亿)

一、

先说明一下数据时间,由于今日的规模统计还没出来,本文取用的数据是截至上周五(18日)的,数据来源Choice。首批10只科创债ETF于7月17日上市,集体迎来“开门红”,在上周两个交易日里,交投相当活跃。

两张图说明问题。

其一,首批科创债ETF成了上周ETF市场里最靓的仔,吸引力超群,资金追捧,两日净流入超660亿元。这吸金能力在ETF市场里是啥地位呢,这么说吧,17日全市场ETF资金净流入前十位中,科创债ETF占了9席;18日,占了8席。

其二,首批10只科创债ETF截至上周规模已近千亿,其中诞生5只百亿级大单品,依次是科创债ETF华夏、科创债ETF嘉实、科创债ETF鹏华、科创债ETF富国、科创债ETF招商。

伴随着科创债ETF规模增长,债券ETF总规模或破5000亿元大关,再创历史新高。

二、

要问科创债ETF为什么“火”了?火在站位高、意义广、人心齐;也火在,制度与市场的双向奔赴,产业升级和资本供给的双向奔赴。

从站位来说,“科技金融”是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资本市场正加速构建服务科创的新生态。证监会主席吴清在今年的陆家嘴论坛上要求:“大力发展科创债,加快推出科创债ETF”。

过去几个月来,科创债ETF从提出、上报、获批、发行再到上市,均跑出了“加速度”。202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随后债市“科技板”的配套安排逐步落地。6月18日,首批10只科创债ETF上报;7月2日,上述产品正式获批;7月7日发行当天就“一日售罄”,全部募集完成。

从制度来说,债券市场从更擅长利率债、地方债,走向科创债。这背后,信用定价的机制在改变,资源配置的能力也在改变。

公众号“楚团长”评论称,顶层规划明确释放信号,监管层正在推动债券市场由“支持基建”向“支持科创”转向,从“主体信用”向“产业导向”跃迁。

而一路走来,中国的债券市场始终支持着国家发展重点的那根“主动脉”。

从市场各方来说,以科创债ETF为载体,一则,可以为科创企业输送低成本的长期资金,为科技成果转化、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有力支持,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二则,可以为社保、险资这些“耐心资本”提供高效配置选择;三则,可以为广大投资者捕获政策红利、共享经济发展又开了条新路子。

科创债ETF兼具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交易便利性等优势,市场需求空间广大。

三、

“债”攀科创高地,服务科技创新。7月17日首批科创债ETF上市当日,鹏华基金联合《上海证券报》共同举办科创债 ETF 投资研讨会。

会上,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ETF已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以及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具,随着新一轮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各项措施稳步推进,ETF市场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未来增长潜力巨大。上交所将持续围绕健全投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这一主线,从扩产品、优机制、做生态等方面推动ETF市场再上新台阶。

鹏华基金认为,今年以来,科创债市场提速发展,一揽子支持政策密集出台,首批科创债ETF 快速落地,体现出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战略、落实科技金融大文章的扎实举措和有力行动。

“愉见财经”主理人夏心愉有幸以研讨会主持人的身份,更近距离地感受这一资本市场大事件,也更深切地感受到市场各方的众人拾柴,携手助力构建多层次、全链条的科技金融生态圈。

具体到鹏华科创债ETF(551030)这只产品,鹏华基金现金投资部基金经理张羊城在会上表示,鹏华基金创新性地采用双基金经理机制来管理科创债ETF,这是基于产品特性的精心设计。

科创债ETF既需要信用债的专业投资能力,又要求扎实的ETF管理经验,而市场上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经验的基金经理较为稀缺。鹏华科创债ETF的双基金经理组合既能通过信用债专家精准把握底层资产的配置效率,又能依托ETF专业团队确保产品的流动性和投资交易效率。

“在大规模管理方面,我们选择的上证AAA科创债指数当前容量达9000亿元且扩容空间大,未来流动性有望进一步提升,能够充分支撑产品规模增长。这种双基金经理模式从ETF的资产配置和场内运营管理两个维度协同发力,为投资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体验。”张羊城称。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陆家嘴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