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投基有道 - 正文

普通职工月收入不足1万 人到中年家庭如何做理财

来源:金融界 作者:嘉丰瑞德 2015-03-18 09:49:4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理财案例】

廖先生,48岁,在上海一家上市公司的后勤部门主管工作,工作到目前变化不大,每月收入除去缴纳四险一金外,到手大约9000多,另有年终奖约1万左右的奖金。人到中年,在廖先生看来,自己再工作十几年就该退休了。而廖先生的太太,现在在事业单位工作,每月收入是5200元左右,过年过节有一些奖金,每年加起来大约3000元。孩子14岁,正在上初中。在家庭的开支方面,廖先生家庭现在每月生活开支4500元,孩子的课外的补充课程,每月投入约1200元,其他开支每年1万左右。在家庭资产方面,有自住房一套,价值350万。此外廖先生还有70多万的储蓄,另外有股票若干,持有的股票刚开始转亏为盈,现值约20多万。对于家庭财富的增值,目前廖先生打算继续做一些理财,以便家庭财富更好的增值。

【理财目标】

使家庭财富更好的增值。

【财务分析】

首先,嘉丰瑞德理财师分析认为,廖先生在上市企业工作,单位不错。另外,廖先生和太太的工龄都比较长,各方面缴纳的社保、医保等基本连续并已持续缴纳超过15年,未来已可领取退休保障。总体在家庭在基本保障方面是还不错的。此外,工作收入方面,廖先生家庭的收入属于中等水平,基本是小康生活。经计算,廖先生家庭的收支状况大致是:

年收入:18.34万元(9000元x12月+1万+5200元x12月+3000元=18.34万);

年支出:7.84万元(4500元x12月+1200元x12月+1万=7.84万);

年可支配收入是:10.5万(18.34万-7.84万=10.5万);

不动产:350万

银行储蓄类、债券类资产:90万(70万+20万=90万);

总资产:440万(350万+90万=440万)

由上可见,目前廖先生家庭的收入水平不到20万,大致属于工薪阶层,收入支出也不多,年可支配收入有10万元左右。此外,廖先生家庭有一套现住房,该不动产占家庭总资产的比重为79.5%,比重偏大。另外廖先生的家庭有一定的投资,但大多数资产仍以银行储蓄为主,资产结构也较为单一,不利于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理财建议】

对此,嘉丰瑞德理财师建议廖先生,首先宜从家庭的资产结构调整入手,降低低收益性质的银行储蓄的比重,增加有较高收益的投资的比重。在这里,嘉丰瑞德理财师不提倡廖先生在近50岁的年纪,家庭整体抗风险能力有所下降的情况下,仍继续增大持有高风险的股票投资的比重。现阶段,建议保持长期持有即可。而70万的银行储蓄,可适当的转化为配置一些相对更稳健型的投资,即能稳定的增值,风险也比较小。具体操作如下:

1、适当配置高稳定的国债

目前,银行的储蓄收益是比较低的,特别是经过近两年的央行降息后,一年期的基准利率目前仅为2.5%。嘉丰瑞德理财师认为,廖先生可以配置一部分资金在国债上,比如3年期的国债,收益也有5%左右,比起储蓄(活期、定期)的收益增值速度会更好一些。

2、20万~40万的稳健投资

比如廖先生,目前有几十万的闲置资金,建议拿出50%左右的资金用以配置一些稳健型的理财投资品种,同时也享受较高的收益。比如以宜盛财富的双季鑫为例,投资期限为6个月,投资的门槛也不高,10万即可,产品年化收益率是8.6%,半年的投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划算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对于大多数的工薪家庭来说,是比较好的做中短期理财的配置选择。

3、利用好零散资金

对于家庭的日常资金进出,据嘉丰瑞德理财师的了解,目前廖先生和太太的工资领取方式还是较为普通的打到银行工资卡里,然后提取现金使用的方式。建议今后廖先生和太太在手机上可装上支付宝(余额宝)、微信财付通这两个“零散”资金的投资工具,把部分日常使用和预留的资金转入上述工具进行投资。这样不止是取用灵活,也还能享受投资收益,这部分收益大约在4%~5%左右。不过,嘉丰瑞德理财师提醒,如果是大额资金,当然还是采用收益更高的固定收益类的理财方式较好。

总体而言,假如廖先生家庭能采取上述的理财建议适当的配置资金的话,相信其家庭财富的增值速度会比早前投资结构相对单一的形式,会来得更快。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