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要闻 - 正文

关注基金选股能力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宗乐 2015-10-26 13:51:1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6月以来,A股市场快速深幅调整,大量个股腰斩,偏股型基金也录得了较大的平均回撤。进入10月份,清理配资已近尾声,融资余额下降到9千亿后开始反弹,市场也开始企稳上涨。上周各主要股票市场指数均录得不同程度的涨幅。上证指数、沪深300指数、深证成分指数、中小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依次上涨了0.62%、1.05%、2.00%、1.47%和3.65%。

在此背景下,偏股型公募基金的表现也可圈可点,截至上周五,主动投资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平均周涨幅分别为1.74%和1.32%。单只基金来看,股票型基金排名首位和末位的基金业绩相差约7个百分点,混合型基金排名首位和末位的基金业绩相差约14个百分点,业绩分化较为明显。

与股票市场的剧烈震荡相比,债券市场的走势相对平稳。截至上周五,中债总财富指数全周微幅上涨了0.27%。在此期间,纯债基金、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的平均收益依次为0.24%、0.26%和0.34%,三类基金均取得了正的平均回报。

大类资产配置建议

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10月23日决定,自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央行同时宣布,自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同时,为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正向激励,对符合标准的金融机构额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央行此次政策出台体现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综合考量,有利于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创造良好环境,而宽松的货币市场环境也将为股票市场提振信心。在大类资产配置方面,短期来看,由于进入10月份清理配资已近尾声,加上“双降”对股票市场有一定的提振作用,因此基金投资者可适当提高组合对股票市场的风险暴露水平,获取收益。长期来看,我们依然建议具有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维持较高的权益类资产配置,前期已经在大跌当中降低仓位的投资者则可以通过定期定投的方式逐步增加对偏股型基金的配置比例。

具体而言,对于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来说,偏股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和QDII基金的资金分配可以依照6∶2∶1∶1的比例中枢进行配置;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来说,则可按照4∶3∶2∶1的比例为中枢进行配置,并根据个人偏好做适当调整。

偏股型基金

在大幅波动的市场中,较好的防御能力成为了主动投资偏股型基金的制胜关键。股票占比介于0-95%之间的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可自由调整仓位,以应对市场变化,从而发挥更大的优势。因此,建议稳健投资者关注择时能力较佳的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此外,由于保本基金具有硬性保本承诺,因此那些对本金安全较为看重、又希望分享股市上涨收益的稳健投资者可以选择认购那些历史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或团队管理的保本基金。积极投资者可以考虑选择结构透明的指数型基金,以及那些向上弹性较大、选股能力出色的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

债券型基金

周末公布的“双降”进一步加强了投资者对宽松货币环境的预期,而经济增长乏力,加上CPI持续维持在低位等因素均有利于债券投资,为债券市场继续稳定向上提供了良好的保证。建议首选历史业绩稳健优异,下行风险控制出色,能够通过灵活把握资产在不同券种之间的配置,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均获得较好的相对收益和绝对收益的债券型基金。

货币市场基金

货币市场基金方面,随着短期资金成本的逐渐降低,货币基金的平均收益还将继续向下。新一轮降准降息之后,货币市场基金的平均收益将大概率继续下行。投资者可以将货币市场基金作为现金管理工具,满足日常的流动性需求,在选择单只基金时要精选那些规模较大、流动性管理能力出色、静态收益较高的货币基金产品。

风险偏好较低投资者的配置建议

风险偏好较高投资者的配置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