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要闻 - 正文

CTA基金再成“香饽饽” 量化领先主观交易产品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徐文擎 2016-03-18 11:33:5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2月以来,A股行情持续震荡,一直难有起色的商品市场却开启了暴动模式。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管理期货策略(CTA)基金的业绩表现大有提升,一时间成为私募眼中的“香饽饽”,不少资金也涌入其中,火热程度甚至与该策略在2015年的鼎盛时期相媲美。但是,热潮涌动之下,策略的规模瓶颈、标的之市场波动和限制,投资者择时及投资者适应性等问题也引起投资者的讨论。

CTA基金2月八成盈利

在A股持续震荡、量化对冲产品收益大幅下行的背景下,CTA基金再次成为投资人眼中的明星产品。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2月纳入统计排名的595只CTA产品,平均收益为1.26%,其中2只产品涨幅超过50%,5只收益介于40%-50%之间,10只收益介于20%-30%之间,其中正收益产品数量占到总量的76.30%。

“最近做CTA基金,不管是主观交易的,还是做程序化交易的,都受到很多资金的青睐,其中程序化的CTA基金尤其受到追捧。连一些比较灵活的商业银行的资金都进来了,而此前商行是比较排斥这类策略的。”上海某家量化对冲私募负责人称,他们旗下的产品覆盖市场中性产品、宏观对冲产品和CTA产品,近期他们根据市场资金的需求加大了CTA基金的倾斜。

以CTA策略闻名的富善投资认为,近期商品暴涨并非完全基于基本面,更多是资金面和情绪面的反弹,后续不排除出现较大调整,给CTA策略多空双向获利提供条件,之前整个2月份也受益于此,在行情涨涨跌跌的情况下,CTA策略收益稳步上扬,绩效表现稳定。

量化领先主观交易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波大趋势反弹行情中,纯量化策略产品反而战胜了纯主观交易产品。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2月纳入统计排名的595只产品中,量化策略产品共218只,其月平均收益为1.51%;主观策略产品共240只,其月平均收益为0.75%;剩余137只是主观和量化相结合的产品。

格上理财研究员徐丽认为,程序化交易手段在获取信号上的能力更强,能够覆盖的品种、因素更多,更偏向短期,包括价量、资金、库存、供给等。而主观交易主要通过分析经济环境、行业、基本面和短期供需等来判断趋势,一般是交易最为熟悉的某几类品种,只有当这些品种有行情时收益才能体现,而对于程序化操作而言只要所覆盖品种出现行情均能获得一定收益。

“不过遇到真正的大行情,程序化CTA基金是跑不赢主观交易CTA产品的。但遇到之前某个品种当天涨4%再跌4%,主观交易的基金可能就非常难受,但程序化完全根据信号来做,对于这种无序的剧烈的波动,有一定的抵御作用。所以,从稳健性上,程序化交易肯定更好;但在大行情下的绝对赚钱效应,可能主观交易更好。”上述沪上私募人士说。

格上理财数据显示,采取程序化交易的黑翼资产旗下产品“金源黑翼1号”成立至今近两年的时间,最大回撤低于15%;而采取主观交易的共喜资产旗下产品成立至今两年,最大回撤超35%。

他们还提到,CTA策略是进行金融期货、商品期货的短、中期趋势跟踪,主要盈利是捕捉标的物的趋势,发掘市场的非均衡状态。当市场呈现出上涨或下跌趋势时,趋势跟踪策略往往会表现较好;当市场呈现盘整格局时,往往表现不佳;CTA策略适合波动较大的新兴市场,往往盈利比较集中,一年中的盈利可能主要集中在2-4个月内。

“尽管如此,投资者仍然需要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来匹配相应的投顾和产品,一般而言,CTA基金投资要求投资者有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尤其择时能力欠缺的投资者,更应该慎重选择投顾的风格。”上述私募人士称。

规模瓶颈取决策略本身

随着CTA基金在过去一年成为投资人的明星产品,大量的资金也涌入这个市场,不少专业投资者开始关注CTA产品的规模容量及其对投资的影响。

黑翼资产执行合伙人、基金经理陈泽浩认为,该策略基金主要受到两方面的限制,一是来自于监管要求,即交易所的持仓限制;二是整个市场的交易量和每个品种的持仓量会制约基金管理人的能力。“第一是监管要求;第二是从交易冲击来说,如果产品占市场体量太大、影响太大,那么产品本身可能承受的损失也会加大;第三,产品规模增大时,可投资的品种越来越少,无形中持仓越来越集中于高流动性的品种,对产品本身的风控和稳定性提出很大的挑战。”他说。

泓湖投资总经理、基金经理梁文涛则表示,CTA基金可能遇到的规模瓶颈主要取决于策略本身的特点。“如果它是一个相对高频的,日内有多次反转交易的类型,可能会较早就触碰到规模的瓶颈;但如果是基于基本面趋势做中期趋势的类型,可能一个月甚至一个季度才做一次仓位调整,可能面临的规模‘天花板’会高很多。我知道业内有一些同行在做量化高频,规模到20、30亿左右的时候,交易起来可能就不太顺手了,但也有一些基于产业研究、基本面背景做的产品类型,管理人光在一个交易品种上的盈利可能就达到100亿,这种容量就会大很多,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他提到。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