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要闻 - 正文

公募基金何以会在适当性管理上犯错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兰波 2016-04-22 08:58:1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监会对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的监管再出重拳,近日在通报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年度专项检查情况时,拟对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暂停公募基金产品注册申请3个月;拟对民生加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三家基金子公司责令改正并暂停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备案3个月。暂停公募基金产品注册,会直接影响基金管理人的投研和运作,这已是非常重的处罚了。此次监管处罚,凸显了适当性管理已成公募基金等机构薄弱环节的现实。

基金的适当性管理,贯穿于基金发行到运作的始终。不仅需要在基金产品开发、基金营销环节贯彻适当性管理,还应综合考虑证券市场运行状况,尤其基金产品的风险控制设计环节,在投资股票选择和采取的基金产品投资策略上下功夫。只有选择了具有良好业绩成长性,内控机制完善的公司,才能从根本上贯彻落实基金的适当性管理。加强基金的适当性管理过程,也是促进基金管理人盈利模式转型过程,也是促使证券市场不断完善运行秩序和交易机制的过程。

这是本次处罚公募基金给予市场最大的启发和思考。

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更好办法。适当性管理制度的落实到位,需要构建有效的公募基金运作机制来保障和维护。

为吸引投资者参与公募基金产品投资,增强基金投资吸引力,基金产品的净值持续增长是个重要的投资判断指标。于是,片面追逐基金产品净值增长而忽略风险控制,常会导致基金产品净值增长越快,而在缺乏风险对冲工具的前提下,一旦遇到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基金产品净值同步下跌得越严重的局面,而缺乏风险对冲工具,直接导致了基金产品管理和运作不稳定性,吸引了短期投机客参与,造成基金资源和投资者的错配。

此外,同质化的基金管理和运作模式导致基金盈利手段单一。目前基金产品众多,类型丰富,但这种丰富程度还只是体现在证券市场投资本身,由于基金产品分散风险有限,造成基金管理过程中的集中持股,一旦遭遇基金“黑天鹅”事件,基金业绩增长就难免巨幅震荡。因此,改变现有的基金产品同质化模式,不断调整和优化基金的盈利模式,从产品同质化到盈利模式的个性化、特色化和差异化,是必经的改革过程。尤其对同一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基金产品,要避免客户资源的重复投资,吸引不同的具有不同兴趣和偏好的投资者参与基金产品投资活动,就应当建立个性化、特色化和差异化盈利模式。基金盈利模式的个性化、特色化和差异化,也是风险控制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个性化、特色化和差异化模式,才会培育基金产品投资管理和运作的竞争力。

基金产品的盈亏,不仅取决于证券市场的环境,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作基金产品的能力,还有投资者参与基金产品的投资经验。迄今,基金投资咨询服务力量依然相对薄弱,还不能满足投资者对于基金产品选择的要求。投资者跟风投资、盲目投资、集中投资,习惯于短线申购和赎回基金产品的习惯还存在。离帮助投资者树立正确的基金投资理念,做好理财规划,丰富信托文化的发展方向还有不小的差距。需要通过建立基金投资顾问队伍,引导投资者在基金产品投资中,贯彻“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理财思想,将闲置资金在银行存款、保险及资本市场之间分配,严格按(100减年龄)投资法则,控制股票型基金产品投资比例,选择适合自己的激进型、保守型和稳健性基金产品组合,从而完善基金的适当性管理。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不仅是基金本身的管理和运作风险管理,还有理财规划,尤其避险机制的风险管理。上述多方面的缺失,也是导致出现基金盈利而投资者投资基金反而亏损的原因所在。

基金适当性管理也是基金选股理念和选股策略的管理。基金管理人要建立:尽力分享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赢利模式,降低基金持有股票的换手率,不断配置蓝筹股,把握基金产品净值的稳定增长,以保持基金业绩的稳定性。为此,基金要慎重投资创业板中的高估值股票,避免碰触亏损企业股票,谨慎参与资产重组类公司,尤其在开发和设计基金产品类型时,需充分考虑证券市场的发展程度,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尤其是监管的适应性,为投资者参与基金产品投资营造良好的管理和运作氛围。

(作者系市场观察分析人士)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