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要闻 - 正文

绝对收益为先 保障持有人利益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徐文擎 2016-05-23 09:16:3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2016年,彭云峰所管理的建信转债增强债券基金再度获得“2015年度开放式债券型金牛基金”奖。多年的债券投资经验,使彭云峰逐步形成一套自己的投资哲学,追求绝对收益、保障基民利益成为他在做投资决策时最重要的考量指标。另外,加强买方研究以实现前瞻性的布局,也成为他应对市场调整时的必备动作。对于2016年债市,他认为不必过度悲观,有序释放一部分信用风险,有助于企业优胜劣汰,提高市场中资金的使用效率。

追求绝对收益

风险和收益的平衡是基金经理永恒的课题。

作为多年在固定收益市场深耕的专业投资人士,彭云峰认为,为基民挣钱是基金经理最重要的职责,而追求绝对收益也应该排在债券投资各要素的首位。“与权益市场不同,债券投资应该追求低风险的稳健收益,因为债券通常有利息收入,即使在市场不太好的情况下,也应该通过一些方法获得债基的正收入,例如缩短久期、精选中高评级个券等。在尽量保障绝对收益的基础上追求相对收益,遵循这种思路,更利于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做出正确的决策。”他表示。

相比起股票市场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债券市场更接近于专业投资者之间的博弈,这无疑对投资者的要求更高。因此,对于债券投资最主要的三大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彭云峰认为应该通过前瞻性的研究和严格的投资纪律加以规避。

“对于规避信用风险而言,买方研究尤其关键。不能完全依赖于卖方报告,要加强内部信用评级和分析。首先,要有较为充足的研究人员支持,做到全方位覆盖,并根据政策、行业、公司等最新动态对债券及时进行跟踪评级;其次,基金经理要把好关,精选投资标的,合理确定投资比例,从根源上尽量规避信用风险较高的债券品种,并及时对投资组合进行必要的调整。”彭云峰介绍,建信基金固定收益投资团队具有较为稳定、充足的债券研究人员支持,除了独立研究之外,还与公司股票研究团队及外部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联系,分享对相关行业和公司的研究成果。他们十分重视通过实地调研加深对相关公司经营情况的了解。对于宏观经济和行业的研究,他们多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而如果某个行业的某家公司出现问题,他们会排查与之相类似的其他公司,逐一筛查风险。

他特别提到,在中国目前缺乏衍生工具、投资者多样性不足的债券市场,债券投资同质性较强,市场常常表现为同涨同跌,这就需要基金经理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思路,为可能到来的投资机会或者可能出现的市场调整提前做好准备。

对于今年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问题,彭云峰认为不应该过度悲观。“出现一些信用违约事件,有助于促进经济结构性改革,使企业优胜劣汰,提高差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好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提高资金配置的效率。但前提一定是适当控制节奏,在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下,引导市场健康发展。”彭云峰说。

把基民利益放在首位

建信转债增强债券基金债券资产中80%以上要投向可转债这一小众市场。对此,彭云峰颇有心得和定力,可谓“该出手时及时出手,该收手时果断收手。”

他介绍称,2014年初建信基金分析市场情况后认为,可转债具有相当大的投资价值。比较突出的信号是,部分可转债品种的债券收益率较高,甚至接近7%。建信转债增强债券基金2014年积极投资可转债,杠杆比例较高。在经历了2014年的大涨后,2015年上半年大部分可转债达到强制赎回条款的要求,成功实现转股,可转债市场规模骤降。新的可转债品种非常有限,而且规模很小。但由于2014年这一品种的赚钱效已被市场所认知,部分可转债基金具有配置需求,惯性原因导致不少资金进入到这个市场,以至于当时很多可转债的估值相当高。在这种情况下,他将估值偏高的可转债品种及时卖出。根据对市场情况的判断,2015年元旦之后,建信转债增强债券基金暂停申购。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选择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体现出了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

“可转债和股票不一样,股票下跌后还有慢慢回升的可能,但某只可转债满足强制赎回条件完成转股之后,该可转债就不复存在,即使后面股票市场和可转债市场回暖也不能弥补既有的损失。”他说,“建信转债增强债券基金暂停申购时的份额净值是2元左右,份额净值一度攀升至2.7元左右,目前份额净值在2.4元以上,购买这只基金的投资者目前都还是赚钱的。”

最后,他对可转债市场的发展提了一些建议。可转债基金更像被动型基金,因为其至少80%的债券仓位要投向可转债。但被动型基金要求标的市场体量较大,在市场小的情况下做被动型基金并不合适,因为一方面投资品种较少,另一方面也难以保证具有较好的流动性。目前整个可转债市场的容量仍然偏低,具体表现为品种少、规模小,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他希望可转债市场能尽快扩容,既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又能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品种。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