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要闻 - 正文

被动投资崛起 基金发行重点转向指数基金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闻静 2016-11-08 11:12:5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A股市场持续窄幅震荡,在基金经理感叹投资难做的当下,被动投资却在悄然崛起。指数基金逐渐走“热”,净值上涨叠加基金净申购使指数基金总规模已经逼近5000亿元,目前仍有80多只指数基金在排队待批。业内人士预期,未来随着公募FOF正式开闸,指数基金有望迎来新一轮大幅扩容契机。

三类产品成新热点

“被动化投资热潮”是美国公募基金业当下讨论最为热门的问题之一,偏高的管理费或欠佳的投资收益,让一些基金公司遭遇了不小的打击,而以被动投资着称的先锋基金却成为最大的赢家之一,规模实现了大幅增长。

作为一种以跟踪、复制指数的被动型投资基金,指数基金虽然“缺乏激情”,但中长期收益率优异。国际投资市场证明,拉长周期来看,随着各国市场有效性逐步提升,绝大多数主动投资将无法战胜被动投资。

有意思的是,指数基金被中外投资界称为“永远打不败的基金”。事实上,美国的投资者越发青睐指数基金,希望获得与市场表现一致的回报,而不愿将资金押注于某一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承担额外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与成熟市场一致的是,指数基金在国内也开始悄然走热。据天相统计数据,三季度开放式股票型基金规模总计为6972.88亿元,其中,指数基金规模已经逼近5000亿元,达到了4975.17亿元,而主动管理型的股票型基金仅为1997.71亿元。

从规模的增长来看,被动投资的指数基金规模增长也远远大于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三季度指数基金的规模增长了439.90亿元,而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规模仅增长了65.62亿元。

此外,从证监会公布的基金募集申请核准进度公示表来看,目前仍有80余只指数型基金申报待批。从申报的产品来看,行业ETF 、债券指数基金以及商品指数基金成为申报的新热点。如银华基金、建信基金上报系列债券指数基金,而银河基金、南方基金分别上报系列行业ETF,此外,华宝兴业、前海开源、大成基金、南方基金等基金则上报了相关商品指数基金,这意味着未来市场上的指数基金布局将更加全面。

FOF开闸或迎来新契机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各家公司都在摩拳擦掌备战FOF开闸,未来指数基金有望借着FOF的“东风”迎来发行新契机。

据悉,目前业内已有不少基金公司透露,未来会倾向于选择主动管理被动类(AFOIF)基金的模式。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FOF投资部总监坦言,选择外部的被动型基金,主要基于不需要调研、流动性更好,相关费率较低、即使双重收费影响也不大等因素的考虑。

在其看来,未来FOF选择指数基金进行投资时,流动性一定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考量标准,这意味着在相同的情况下,流动性较好的指数基金会获得越来越多的资金青睐,未来指数基金一定会体现出“先发优势”,各基金间的“马太效应”也会越发明显。

据申万宏源研究报告,截至三季度末,指数基金规模最大的前十大标的指数占据55.33%的指数基金规模。指数基金规模前三的标的指数依次为沪深300 指数、上证50 指数和中证军工指数,规模分别为812 亿元、367.1亿元、260 亿元。而指数基金数量前三的标的指数依次为沪深300 指数、中证500 指数、深证100 指数,指数基金数量分别为40 只、20 只、10 只。

已成立的414 只指数基金由68 家基金公司管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率先布局指数基金的公司已经体现出一定的“先发优势”,指数基金规模前十大的管理人所管理的指数基金规模总计占比已经达到了68.61%,前三名分别为富国基金、华夏基金和易方达基金。

在业内一位基金分析师看来,中国基金业经过多年发展后,正在淡化能够给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的概念,主动型管理或者说超额收益的作用正相对下降,相反相对比较“傻瓜”的投资方式的重要性正在崛起。如果投资人择时能力较强,指数基金就比主动型基金更为合适,因为其风格是可以预期,仓位可以预判,持有的股票种类也是事先都知道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