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要闻 - 正文

文化区块链社会蓝图发布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陈莹莹 2017-01-16 10:26:2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1月14日,“CCF50文化区块链社会蓝图”在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CCF50)新年峰会发布。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区块链工作小组组长金巍介绍,“CCF50文化区块链社会蓝图”将整合高端资源,以公益性、商业性和价值性为生态特征,扶持和支持文化领域的区块链应用。

乐视金融区块链实验室创始负责人、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区块链工作小组副组长高林挥介绍,该蓝图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中华创世纪IP、众筹与区块链,二是分布式版权交易区块链实验室项目,三是“文化金融区块链社区”。中国社科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主任、文化金融蓝皮书主编杨涛表示,从政策上,2016年虽未有新的国家级专门性文化金融政策出台,但一些新的相关性政策促进了文化金融的深化,如财政部对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将逐步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参股基金等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种改革思路将文化产业的财政政策与文化金融市场紧密连接在一起。又如2016年7月出台的《关于深化国有文化企业分类改革的意见》中关于五类企业中“投资运营类企业”的分类表述,表明一些国有文化企业将向文化金融类企业转型,以管资产的方式管文化会成为新模式。

据了解,我国首部文化金融蓝皮书——《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17)》将文化金融分为债权类、股权类和风险管理类,另外互联网金融类作为专题编写。2015年,文化类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融资5873.19亿元,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年末银行贷款余额约2458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25.7%,高于总体增长率,2016年预计可接近3000亿元。债权类文化金融增长速度比较快,但规模仍处于较低水平。股权类方面,股权投资、产业并购和企业上市方面发展较快,其中,2016年新增股权投资基金披露募资总额2000多亿元,新三板挂牌的文化类企业激增,约700家企业成功挂牌。总体上文化金融的主体下沉、直融为主的趋势明显加快。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