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日前嘉实时代先锋三年持有混合A基金公布二季报,2024年二季度最新规模11.58亿元,季度净值涨幅为-4.44%。
从业绩表现来看,嘉实时代先锋三年持有混合A基金过去一年净值涨幅为-24.9%,在同类基金中排名3201/3843,同类基金过去一年净值涨幅中位数为-16.24%。而基金过去一年的最大回撤为-36.55%,成立以来的最大回撤为-54.22%。

从基金规模来看,嘉实时代先锋三年持有混合A基金2024年二季度公布的基金规模为11.58亿元,较上一期规模12.11亿元变化了-5288.45万元,环比变化了-4.37%。该基金最新一期资产配置为:股票占净值比92.85%,无债券类资产,现金占净值比7.25%。从基金持仓来看,该基金当季前十大股票仓位达53.48%,第一大重仓股为宁德时代(300750),持仓占比为9.32%。
基金十大重仓股如下:

嘉实时代先锋三年持有混合A现任基金经理为姚志鹏。其中在任基金经理姚志鹏已从业8年又82天,2021年7月27日正式接手管理嘉实时代先锋三年持有混合A,任职期间累计回报为-49.09%。目前还管理着14只基金产品(包括A类和C类)。

对本季度基金运作,基金经理的观点如下:二季度经济延续企稳的状态,随着中央一系列稳定地产政策的出台,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房地产成交有改善的迹象。经济的复苏仍然是温和的。同时看全球的经济,美国财政刺激的后遗症初步显现,除了少数科技企业以外,服装、机械等传统经济部门二季度纷纷下调指引,同时美国的通胀数据在需求走弱后,也出现了显著下行,预计下半年全球需求走弱的风险越来越大。虽然对于美联储的降息时点全球宏观经济学家仍然有分歧,但是目前看近两年的美联储加息周期逐步转向降息周期将是大概率事件,这将有利于新兴市场的权益资产估值。全球经济周期的轮转初步出现迹象。但是国内地产需求仍然需要一段时间来持续验证,年内中国内需的稳定将是市场主要的变化点,如果中国需求年内如期企稳,下跌3年的中国资产的估值有望出现系统性上行。市场二季度整体呈现震荡的局面,虽然市场在二月初低点之后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反弹,但是在市场信心恢复的早期,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市场出于对于内需的担忧和对于不确定性的过分定价仍然集中在所谓的避险资产上。由于整体市场仍然处于存量和减量交易的背景之下,市场的分化非常剧烈。一方面在资本市场新的定位和经济环境下,大盘股结束了过去三年弱势局面,整体相对于中小盘股再度出现了持续的优势。另一方面在避险的情绪下,偏周期和价值因子的一部分行业和个股出现了逼空式的上涨,这类资产的强势已经维持了三年,积累的风险在逐步加大。目前看如果对于经济悲观,这部分所谓避险资产中相当一部分资产未来都会面临需求和价格的双杀压力,可供分配的利润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结合相对市净率处于历史偏高的水平,风险正在越来越多。反之如果内需逐步企稳,这些资产已经充分反映了经济复苏乃至过热的预期,在存量交易的市场中未来也有不小的风险。但是由于市场的弱势情绪仍然存在惯性,我们看到二季度整体这类资产即使出现业绩下滑,终端销售下降,商品价格下降等不利因素,仍然处于强势。从全球资产看,中国资产横向纵向都处于历史估值最低位,背后包含着对于中国内需的季度悲观预期,包括隐含的对于汇率和贸易环境的极端假设。仅仅以互联网为例,中国的互联网头部企业拥有全球更好的增长,更丰富的商业内涵,而市盈率等指标只有几乎不增长的海外互联网龙头不到一半,一旦这种全球市场的定价扭曲开始纠正,这将是多年难遇的时机。市场正在经历过去三年熊市最后一段时光,悲观的情绪和预期一方面让带有避险主题的一部分资产上涨成为新的风险资产,另外对于很多ROE较好的成长股已经出现了静态估值低于所谓避险资产的局面。市场对于泡沫化的资产正在越来越倾向于用宏大叙事替代市场的均值回归,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虽然极端悲观情绪的化解需要时间,但是从资产比较的角度出发,如果市场逐步企稳,绝对估值更低的以新三样、互联网和创新医药等新质生产力方向资产存在巨大的重估空间,即使市场继续悲观,这些资产已经经历了三年估值的大幅收缩,参考历史上熊市后半场的经验,未来回撤风险更大的也会是熊市中没有充分回调的品种。随着越来越多证据指向美国通胀数据和需求的走弱,降息周期的开启也会再度重构资产定价。同时大量地产稳定政策的累计效应也有望在下半年看到更多积极的稳定信号,下半年内需企稳将是大概率事件。同时新质生产力更好未来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环境,估值压抑三年的新兴成长有望开启新的上升周期,这些代表中国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品种最终不会缺席中国市场的企稳。即使市场继续悲观,目前大量的新兴成长正在自身周期的低点给予历史上最低的估值,而部分周期股反而在商品价格历史高位给了历史中高的估值,从中线看,即使不考虑估值回归和行业增长,大量的成长龙头存在依赖存量市场拓展足够实现相当可观的预期收益空间。过度悲观的市场对我们的成长投资继续构成较大的压力,整体成长类公司的估值仍然进行较大的估值收缩压力,主要的成长龙头仍然处于历史估值的极端低位。当下市场一方面过去三年大幅上涨的周期红利类资产在景气历史最高的位置给了平均水平以上或者最高的估值,未来中线不论对经济假设如何都将面临不确定性的风险,而另外一些中线存在较大空间的成长龙头,由于整体风险偏好的收缩,股价仍然维持回落或者震荡状态,市场的弱势仍然持续。面对市场的挑战,我们二季度试图结合市场当下的环境和中期个股的空间性价比,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增加了部分市场开始识别的兼具成长属性和市场低风险偏好特征的资产,这类企业以互联网龙头为例,企业股息率不低且仍处于稳定增长,具备科技革命潜力。从整个市场风格看,过去三年A股存在两大超额回报的风格,一是微盘小市值风格,从20年底开始小盘周期开始启动到23年的小盘成长,在24年一季度之前,整体小盘股在过去三年的回报率显著跑赢了大盘股,这个超额回报的拐点大概率已经在今年一季度出现。二是红利周期风格,从21年开始,周期价值类风格显著跑赢成长风格,同时23年三季度之后,在市场极端悲观的情境下,这类超额有明显的加速,这类风格虽然二季度还没有终结,但是过分累计的超额回报加上处于历史较高景气和股价的位置都在累计风险。我们在二季度考虑了市场当下整体的环境,我们仍然对于周期红利资产保持谨慎,但是考虑到市场较低的风险偏好和目前成长龙头公司的估值仍然处于较低位置,我们积极将持仓向大盘白马集中,二季度增加了互联网、化工等行业龙头的持仓,季度末以锂电池、互联网、智能汽车、医药、化工、农业和港股红利等行业的龙头公司为主,进一步向相关产业的龙头公司集中。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数据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