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日前鹏扬聚利六个月持有期债券A基金公布二季报,2024年二季度最新规模0.97亿元,季度净值涨幅为0.9%。
从业绩表现来看,鹏扬聚利六个月持有期债券A基金过去一年净值涨幅为0.55%,在同类基金中排名499/1030,同类基金过去一年净值涨幅中位数为0.35%。而基金过去一年的最大回撤为-4.11%,成立以来的最大回撤为-5.72%。

从基金规模来看,鹏扬聚利六个月持有期债券A基金2024年二季度公布的基金规模为0.97亿元,较上一期规模1.24亿元变化了-2690.48万元,环比变化了-21.68%。该基金最新一期资产配置为:股票占净值比17.46%,债券占净值比103.53%,现金占净值比7.54%。从基金持仓来看,该基金当季前十大股票仓位达7.92%,第一大重仓股为远光软件(002063),持仓占比为1.04%。
基金十大重仓股如下:

鹏扬聚利六个月持有期债券A现任基金经理为李沁 杨爱斌。其中在任基金经理杨爱斌已从业7年又49天,2021年7月1日正式接手管理鹏扬聚利六个月持有期债券A,任职期间累计回报为0.65%。目前还管理着19只基金产品(包括A类和C类),其中本季度表现最佳的基金为鹏扬聚利六个月持有期债券A(008501),季度净值涨幅为0.9%。

对本季度基金运作,基金经理的观点如下:2024年2季度,全球经济动能总体延续较强的韧性,部分发达国家央行逐渐步入降息周期,市场对宏观风险的定价总体延续低位。其中,美国经济“软着陆”仍是主流叙事,经济动能来回摇摆,受金融条件松紧的影响很大,目前未出现趋势变化。美国通胀回落速度偏慢,但是供给端的进一步正常化降低了市场以及美联储对于二次通胀的担忧。2024年2季度,国内经济动能有所放缓。政策方面,总量政策强调“固本培元”,房地产政策从“三大工程”转为“放开限购+贷款收储”,货币财政政策的强度不及预期。内需方面,制造业投资在产业政策以及出口带动下保持较高增速,消费和基建投资的动能走弱,房地产销售与投资依然较弱。外需方面,受益于美国经济韧性、新兴市场经济好以及价格优势,出口保持较高水平。通货膨胀方面,上游资源品价格仍维持强势,中游制造和下游消费品价格延续低迷,核心原因是上游产能受限、中下游资本开支较大以及内需偏弱。流动性方面,受到汇率贬值压力的影响,降息预期落空,但资金利率基本保持平稳。信用扩张方面,央行在高质量信贷的目标下挤掉信贷水分,信贷和存款增速下滑;结构上,私人部门融资偏弱,政府部门融资回升。2024年2季度,中债综合全价指数上涨1.06%。受“手工补息”的叫停、资金面整体宽松以及宏观基本面依然偏弱的影响,债券收益率曲线整体下移。信用债方面,信用利差普遍收窄,AA-评级债券的信用利差压缩最为突出。转债方面,市场先涨后跌。4月至5月市场上涨的驱动来自股债同步走强以及转债估值修复。6月份转债估值一度降至过去5年的低位水平,弱资质转债出现急跌,市场下跌的核心原因是对信用风险的担忧大范围扩散。至报告期末,转债估值水平中性略偏低。利率策略方面,本基金本报告期内止盈了超短端绝对收益偏低的利率债,通过中端利率债赚取了资本利得,增配了有利差保护的中端地方政府债。在利率低位环境下,组合注重资产配置的性价比和安全性,并通过适度参与国债期货衍生品交易来进行利率风险管理。信用策略方面,组合坚持中高等级信用债配置策略,并根据相对价值变化进行换仓操作。具体来看,组合按照合理定价积极参与了一二级市场具备相对价值债券的投资机会,尤其是中短端具备一定票息价值的品种;并随着信用利差的下降逐步卖出了部分性价比下降、利差已压缩至低位的信用债。此外,本基金继续规避资质偏弱、久期偏长的债券,保持组合的流动性。可转债策略方面,本基金在4月初预期部分可转债的正股面临业绩披露的压力,逢高减仓了1季度加仓的转债,并且保留偏债类转债;5月份,组合进一步降低转债仓位;6月份,转债市场开始面临流动性压力,组合通过持仓偏债银行类转债来抵御市场的下行,整体效果较好。2024年2季度,海外股市延续走强,纳斯达克指数上涨8.26%,标普500指数上涨3.92%,指数的上涨主要是少数几家大型科技股的贡献。A股市场整体表现仍弱于海外市场,呈现震荡分化的特征。从风格来看,价值风格跑赢,代表大盘价值风格的上证50指数下跌0.83%,代表成长风格的创业板指数下跌7.41%。从行业板块来看,表现较好的行业主要是公用事业、煤炭、银行板块。股票操作方面,本基金本报告期内仓位总体保持在中性偏高的水平,操作主要以结构调整为主,降低了化工、医药和建材行业的仓位,提高了电力设备、计算机和有色行业的仓位。具体而言,金融股方面,组合低配了股价走势与宏观基本面背离的银行股,继续耐心持有估值偏低的龙头券商股。消费股方面,减仓了部分食品行业个股,继续持有高端白酒标的以及估值在低位的细分市场龙头白酒股。周期股方面,逢高止盈了煤炭股与建材股,减仓了港股市场的地产和汽车股。高端制造方面,增仓了几只在细分领域有竞争力的电力设备个股,减仓部分军工个股。医药股方面,买入了估值在低位的医疗器械个股,继续持有麻醉药领域有吸引力的个股。TMT方面,增仓了港股市场股息率较高的通信服务行业个股,继续持有面板行业龙头股。公用事业方面,继续持有水电行业个股和港股市场的高股息燃气股。目前组合形成了以估值相对较低且具备稳定成长性的消费、医药、公用事业为主,科技、高端制造、周期成长为辅的均衡持仓结构。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数据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