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日前信澳红利回报混合基金公布二季报,2024年二季度最新规模2.27亿元,季度净值涨幅为-1.88%。
从业绩表现来看,信澳红利回报混合基金过去一年净值涨幅为-18.69%,在同类基金中排名2469/3843,同类基金过去一年净值涨幅中位数为-16.24%。而基金过去一年的最大回撤为-24.24%,成立以来的最大回撤为-61.1%。

从基金规模来看,信澳红利回报混合基金2024年二季度公布的基金规模为2.27亿元,较上一期规模2.69亿元变化了-4207.08万元,环比变化了-15.65%。该基金最新一期资产配置为:股票占净值比86.43%,无债券类资产,现金占净值比14.49%。从基金持仓来看,该基金当季前十大股票仓位达50.11%,第一大重仓股为中国船舶(600150),持仓占比为6.17%。
基金十大重仓股如下:

信澳红利回报混合现任基金经理为邹运。其中在任基金经理邹运已从业5年又63天,2019年5月20日正式接手管理信澳红利回报混合,任职期间累计回报为18.25%。目前还管理着5只基金产品(包括A类和C类)。

对本季度基金运作,基金经理的观点如下:2024年二季度,股票市场整体呈现下跌态势,银行、电力及公用事业等高股息资产表现较好,其他大部分行业均表现不佳。二季度以来,随着地产政策效应的逐步减退,消费和投资的压力进一步显现,此外美国大选和关税政策的担忧使得出口的前景转为不明朗,最终各行业的悲观预期又进一步反应在股价上。我们维持一季度的观点,国内各行业景气度的低迷和悲观预期主要体现在“价”上,如果以“量”来衡量,国内电力消耗、旅游人次、快递数量等方面都呈现出景气或者韧性。中国经济正处在增速换挡以及新旧动能转换期,且全球局势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所处的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和过去几十年的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在新的背景下思考问题,此时保持战略定力,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虽然会面临短暂的阵痛期,但依然是难而正确的事情,投资方面也需要顺应新的发展趋势。目前组合沿着以下思路进行配置:需求方面,除了继续看好老龄化银发经济的消费需求和部分中国企业出海的机会外,我们看好电力改革和投资带来的新发展机遇。未来的新质生产力无论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还是新能源、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制造业,都离不开稳定、绿色、低成本的电力供应。前些年,我国新能源产业在风电、光伏的投资巨大,虽然风电、光伏的发电成本很低,但消纳成本很高,导致巨量的新能源发电无法转化为有效的电力供给,“消纳”成为制约新能源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也很有可能成为未来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问题之一,因此这两年我们看到核电项目审批加速,特高压建设加速,电网投资重要性提升,都在显示政府在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通过建设特高压和优化电网投资结构来解决新能源发电的消纳问题,并且在解决消纳问题的“真空期”,通过增加核电项目来提供稳定且清洁的能源供给,满足用电增长需求。总体而言,我们看好核心电力设备、器件、运营领域相关公司在新一轮电力改革和投资周期中的机会。此外,从供给方面来看,我们维持此前观点,看好船舶、有色金属、中厚板钢材、水产等传统周期性行业在供给出清后享受资本回报率提升的机会。站在二季度末来看,在市场整体弥漫着悲观情绪的时候,一批新的机遇也在孕育而生。过去三年基金业绩表现不佳,展望未来,基金管理人的第一要务是把过去亏的钱赚回来,然后争取为投资者实现穿越周期的稳健回报。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数据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