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日前万家增强收益债券基金公布二季报,2024年二季度最新规模10.78亿元,季度净值涨幅为1.8%。
从业绩表现来看,万家增强收益债券基金过去一年净值涨幅为2.2%,在同类基金中排名257/1030,同类基金过去一年净值涨幅中位数为0.35%。而基金过去一年的最大回撤为-1.32%,成立以来的最大回撤为-13.69%。

从基金规模来看,万家增强收益债券基金2024年二季度公布的基金规模为10.78亿元,较上一期规模12.94亿元变化了-2.15亿元,环比变化了-16.64%。该基金最新一期资产配置为:股票占净值比14.3%,债券占净值比87.32%,现金占净值比4.55%。从基金持仓来看,该基金当季前十大股票仓位达9.11%,第一大重仓股为工业富联(601138),持仓占比为1.6%。
基金十大重仓股如下:

万家增强收益债券现任基金经理为陈奕雯 束金伟。其中在任基金经理陈奕雯已从业5年又151天,2022年7月14日正式接手管理万家增强收益债券,任职期间累计回报为7.43%。目前还管理着17只基金产品(包括A类和C类),其中本季度表现最佳的基金为万家增强收益债券(161902),季度净值涨幅为1.8%。

对本季度基金运作,基金经理的观点如下:1、债券部分二季度债券资产震荡上涨,市场在交易行为持续推升估值和央行试图打压估值的博弈中运行。从传统框架来看,二季度市场在基本面、流动性和政策面均找到一些理由支持债券上涨:基本面出现边际回落迹象,金融数据在融资需求疲软和禁止手工补息挤出套利资金的共同作用下连续低于预期,消费、投资、工业生产数据也有一定的边际放缓,房地产市场仍低迷,政策放松的提振效应尚未显示出全局性的影响;流动性环境整体平稳,加权资金价格稳定且波动性持续较低,虽然基础货币持续净回笼,但尚未对银行间资金面产生明显影响,值得关注的是负债从银行体系向非银体系的转移在手工补息被禁止后有所加速,使得非银部门的流动性呈现结构性充裕,但银行仍有明显的负债压力;总量货币政策操作低于预期,降准降息均落空;政策面完成了预期向下修正的过程,当前地方债发行使用进度仍偏低,且随着新增债使用范围的拓展,基建强度的预期也有所下修,地产政策已推进到一线城市购买资格,但效果仍有待观察,市场对地产政策的进一步放松及其实际效果尚无明确预期;最后,供需失衡的情况在二季度仍未明显改善,地方债发行进度低于预期,信用类资产供给也显得不足。因此整体上看市场有一定理由做多债券,这样的内生动力推动债券资产不断上涨。但新增变量主要是央行对控制长端利率快速上涨的政策意图已较为明确,实施手段逐步具体化,因此二季度不断对市场的上涨进程形成扰动,最终使得市场的趋势性有所减弱,呈现震荡走势。组合二季度仍积极参与了波段交易,并在四月获得了一定的超额收益,五月以后整体以中性策略运作,配置中等期限高等级信用债为主。展望三季度,我们认为债券市场尚难转熊,但波动性预计持续放大,核心关注因素主要是央行行为。这又包含两方面的考虑,其一,买卖国债本身可能对市场供需形成阶段性扰动,直接造成长端收益率上行,其二,年初以来基础货币持续净回笼,三季度开始mlf到期量逐步放大,且买卖国债操作本身可能对基础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年初以来平稳的流动性环境可能生变。此外,随着资管产品收益率的下行,非银负债充裕的情况也面临考验。而当前极低的各类利差对潜在波动的吸收能力较差,市场波动性放大可能难以避免。当然,从更长的时间维度上看,债券市场难以完全脱离基本面情况运行,而当前全社会缺乏有效杠杆主体的现状仍难改变,居民仍有强烈意愿归还房贷降低杠杆,地方政府仍将化债作为重要任务,企业盈利水平也难以支撑大面积的产能扩张,因此系统性熊市仍有一定距离。当然,我们也对基本面的积极变化保持关注,包括出口韧性,以及房地产等部门在政策呵护下潜在的企稳前景等等,此外,风险偏好边际改善的可能性也值得关注。本基金将持续积极关注市场机会,严控风险的前提下为持有人获取较好的投资回报。2、股票部分回顾2024年二季度,本基金依然立足“先防守、再进攻”的基本策略,在力求稳健、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再积极寻求超额收益。季度初,本基金控制了总仓位,随后在观察到两会及政治局会议发布的设备更新、超长期特别国债、地产新政等刺激政策后,本基金适度提高了仓位。总体持仓结构在保持“红利+AI”的哑铃型结构底仓的基础上,增加了出海产业链和海外资源品的配置,并阶段性参与了低空经济、设备更新、创新药等政策性主题机会。展望三季度及下半年,我们认为当前市场的核心问题依然是债务型的信用收缩是否会引发通缩循环的问题。从数据上看,继去年房价为代表的资产价格下跌后,今年二季度出现了大众消费品需求疲软的迹象。我们基于对此风险的考虑,下半年会继续保持“红利+AI+出海+资源品”的底层持仓结构,短期回避部分顺周期资产。但我们会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及三中全会等重大会议政策,如果观察到经济有稳中向好的局面,我们会相应的及时调整持仓结构。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数据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