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日前安信消费医药股票基金公布二季报,2024年二季度最新规模1.73亿元,季度净值涨幅为-11.27%。
从业绩表现来看,安信消费医药股票基金过去一年净值涨幅为-14.45%,在同类基金中排名396/880,同类基金过去一年净值涨幅中位数为-16.14%。而基金过去一年的最大回撤为-27.68%,成立以来的最大回撤为-58.05%。

从基金规模来看,安信消费医药股票基金2024年二季度公布的基金规模为1.73亿元,较上一期规模1.95亿元变化了-2203.19万元,环比变化了-11.32%。该基金最新一期资产配置为:股票占净值比88.36%,债券占净值比0.09%,现金占净值比12.62%。从基金持仓来看,该基金当季前十大股票仓位达34.62%,第一大重仓股为牧原股份(002714),持仓占比为6.83%。
基金十大重仓股如下:

安信消费医药股票现任基金经理为陈嵩昆 徐衍鹏。其中在任基金经理陈嵩昆已从业3年又49天,2021年12月29日正式接手管理安信消费医药股票,任职期间累计回报为-42.6%。

对本季度基金运作,基金经理的观点如下:本产品采取自下而上的投资选股方法。我们基于三个核心原则:选择优秀的行业、具有竞争优势的公司以及合理的价格。我们对投资组合和潜在投资标的进行持续而审慎的评估,以确保我们能够选择出那些具有良好盈利模式、明确竞争优势、可靠管理团队以及一定成长潜力的企业。我们的目标是通过长期投资,从企业价值的增长中获得相应的回报。我们还会根据企业的基本面和市场估值的变化,定期评估每只股票的风险与回报比率。这样的动态评估过程有助于我们优化投资组合,确保投资决策与市场变化保持同步,从而实现风险控制和收益最大化的平衡。2024年2季度市场震荡微跌,消费行业表现落后于市场。沪深300指数下跌2.14%,全指消费指数下跌11.25%,全指医药指数下跌9.55%。子行业中,家电、汽车、纺服表现较好,食品饮料、社会服务行业表现落后。春节过后,国内消费市场呈现出逐步降温的趋势。近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呈现放缓态势。特别是在餐饮行业,春节后的市场热度未能持续,而传统的618线上零售促销活动也显现出增长乏力的迹象。五月份的CPI虽然微幅上涨了0.3%,但食品类价格却下降了2%,这一现象反映出消费疲软的趋势正从非必需品消费蔓延至日常必需品。尽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有所增加,但消费者在支出决策上表现出更高的审慎性,更加倾向于寻求性价比高的产品。在当前的消费环境下,精打细算已成为主流消费行为。消费行业的上市公司基本面并未呈现出显著的积极变化,这与市场当前的避险情绪相呼应。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对投资组合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增加了一部分估值较低且股息率较高的股票持仓,以期获得更稳健的收益。此外,春节之后,我们注意到白酒行业的需求有所下滑,而供给却在持续增长。面对供需失衡的潜在风险,我们选择减少了在白酒板块的持仓。与此同时,我们适度增加了对养殖业的投资比例。我们认为该行业已经迎来了拐点,成为当前消费领域中为数不多的价格上升趋势的板块,并且其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通过这些策略调整,我们旨在平衡投资组合的风险与回报,同时把握行业轮动中的投资机会。医药板块本季度震荡走弱,一方面在今年以来的市场风格下,属于科技成长类特征的医药板块不占优势;而行业受到医疗反腐等因素的影响个别领域短期增长面临一定压力。在极度悲观的预期下市场对各种负面因素过度反应,整体板块估值已落入非常低的水平。随着板块估值的变化,我们不断优化持仓,在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中药及零售药店等方向加大了对有一定估值优势的优质成长股的配置。创新药行业受益于国家政策鼓励支持,预计后续相关政策落地后将有助于加快优质公司和研发管线的推进和商业化,是未来中成期最具成长空间和确定性的医药细分领域。院外OTC及零售药店近期受医保局比价政策影响调整较多,目前估值已回到偏低水平。比价政策客观上会对部分存在不合理价差药物的价格有一定影响,但我们认为政策的本质是为了规范行业秩序,尤其是针对少数医保支付药物的价格加强监管,而不会改变院外药物的定价机制。展望后市,我们认为当下市场对医药极度悲观的阶段正是布局的时机,当下市场纠结的问题多是短期扰动,医药行业的中长期逻辑受宏观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弱。我们看好后续医药板块的投资机会,行业估值处在历史底部水平、一些细分领域有望随着医保结构调整而迎来加快发展的机会。尽管板块磨底的过程可能不会很快,但其中并不缺乏结构性机会,我们将继续弱化对宏观的判断,自下而上挖掘板块内的优质个股机会。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数据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