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日前华富安业一年持有债券A基金公布二季报,2024年二季度最新规模0.55亿元,季度净值涨幅为1.21%。
从业绩表现来看,华富安业一年持有债券A基金过去一年净值涨幅为2.15%,在同类基金中排名273/1030,同类基金过去一年净值涨幅中位数为0.35%。而基金过去一年的最大回撤为-2.67%,成立以来的最大回撤为-4.52%。

从基金规模来看,华富安业一年持有债券A基金2024年二季度公布的基金规模为0.55亿元,较上一期规模8116.46万元变化了-2664.7万元,环比变化了-32.83%。该基金最新一期资产配置为:股票占净值比11.48%,债券占净值比112.07%,现金占净值比5.13%。从基金持仓来看,该基金当季前十大股票仓位达6.42%,第一大重仓股为中国海洋石油(00883),持仓占比为1.0%。
基金十大重仓股如下:

华富安业一年持有债券A现任基金经理为尹培俊 戴弘毅。其中在任基金经理尹培俊已从业10年又140天,2022年6月6日正式接手管理华富安业一年持有债券A,任职期间累计回报为0.75%。目前还管理着14只基金产品(包括A类和C类),其中本季度表现最佳的基金为华富安盈一年持有期债券A(013211),季度净值涨幅为3.07%。

对本季度基金运作,基金经理的观点如下:国内方面,今年以来,宏观数据显示出中国经济企稳迹象明显,但市场对经济至今为止是否能算全面复苏,依然分歧很大,分歧的主要原因,一是在于国内独立于海外的低迷通胀环境,使得实际GDP在2024年一季度同比录得5.3%好于市场预期,但名义GDP增长相对不高,同比增速仅为3.97%;二是企业效益分层显著,今年二季度以来,大型企业制造业PMI维持在50%荣枯线以上,而中型企业5、6月的PMI分别为49.4%、49.8%,小型企业则为46.7%、47.4%,均为荣枯线下方;三是宏观经济仍处在结构转型的阵痛中,主要增长引擎尚不明确,作为传统增长主要拉动力的房地产业及建筑业仍显疲软,尤其是房地产行业在各地政策放松的背景下尚未呈现明显的复苏,消费中的住宿与餐饮业增长也呈现增长不足态势,新的增长动力可能来源于工业和信息技术行业,但对于支撑起整体宏观经济的增长动能尚需一定时间。海外方面,2024年二季度整体总结是“经济的微妙平衡、通胀的再度回落”。海外二季度的整体通胀没有延续一季度的反弹,在商品和住房通胀的带动下重回下降趋势。在此宏观背景下,降息预期多次起伏,10年美债收益率在4.2%-4.7%的区间内震荡,COMEX黄金价格也在2300-2450的区间内震荡;由于欧洲方面的降息已开启,日本央行的加息一直不及预期,叠加地缘政治局势的变化,美元指数整体波动上行在二季度末站稳105,人民币汇率波动相对较大。资产表现方面,权益方面,2024年4月至5月中上旬市场延续了反弹行情,5月下旬以来A股出现了不小的回撤,整体市场结构与宏观经济环境的分化存在一致性,大企业表现好于小企业,中证10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中证2000指数二季度分别录得-1.89%、-2.14%、-6.5%、-10.02%、-13.75%。可转债方面,二季度转债整体表现还是好于正股,一方面得益于转债的抗跌,且下修等条款对转债的平价有一定的抬升,另一方面,转债相较于股债更易受资金流动影响,5月份资金的净流入驱动了转债行情。但转债市场表现分化显著,低价券在6月经历了更大的波动,核心原因是权益市场调整和转债市场的信用风险担忧和流动性问题。2024年二季度债券市场表现较好,利率债方面,虽然4、5月因市场担心禁止手工补息的影响而出现震荡,但6月收益率趋势向下,10年国债从季初的2.30%一度降至2.22%的前低位置,30年国债收益率再度下破2.5%的市场心理点位,一度低至2.41%(距离上一轮前低的2.39%仅一步之遥)。信用债方面,二季度整体表现强势,除四月末跟随利率有所调整外,收益率整体下行,且信用利差、期限利差和等级利差均继续收窄。本基金在2023年下半年之后开始转型为低波固收+策略,主要目标是追求高Calmar比、持有期内高正收益概率和净值中枢逐渐抬升,为达到尽量在多数情况下季度实现正回报,依照CPPI策略方式构建组合。首先,构建纯债底仓,底仓票息静态收益作为安全垫;其次,设置止损容忍度,即3个月内含权资产最大的回撤止损线,本基金设为含权资产10%左右的止损;最后每3个月调整,通过底仓静态收益倒算含权资产仓位,本基金在2024年一季度保持了目标仓位。在2024年二季度权益市场先涨后跌的行情下,最终录得正收益,达成季度正收益目标,并于季度末,结合基金组合的静态收益率情况,继续控制权益资产在11%左右的仓位,以应对新一季度的挑战。展望2024年三季度,随着前期政策逐步落地,预计宏观数据或继续结构性修复。结构上,前期增发国债项目继续施工,三季度地方专项债加速发行进一步促开工,政府支出可能仍然是三季度宏观经济最重要的拉动因素。此外,地产“517”新政后,多地城市跟进,政策出台的节奏均快于市场预期。目前二手房销售已经出现企稳迹象,未来房地产市场有望按照“二手房销售→房价→新开工→新房销售→投资”的顺序逐步阶段性修复。另外,工业品价格初期回升后,有望引导部分企业利润走出阴霾。海外宏观经济方面,预计通胀降温有一定进展,美债市场目前演绎9月降息预期明显升温,但叠加近期美国大选变数较多,市场对于资产定价的逻辑变化较大,“降息交易”、“美国贸易条件收紧推升通胀”、“地缘降温”、“美元长期走弱”、“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等多重逻辑交错,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风险资产预计呈现波动率放大的特征。资产赔率角度,截至2024年6月末,A股剔除金融、石油石化后的股权风险溢价(美债定价修正后)1.54%,处历史93%分位,近5年100%分位,近3年99%分位。股债收益差(美债定价修正后)-0.36%,处历史98%分位,近5年100%分位,近3年100%分位。PE25.06x,处历史25%分位,近5年2%分位,近3年3%分位。PB1.91x,处历史7%分位,近5年1%分位,近3年2%分位。股息率2.08%,处历史96%分位,近5年100%分位,近3年100%分位。恒生指数PE为9.2倍,处于近三年28%分位与历史的19%分位。可转债方面,在6月24日,转债跌破面值占比高达19.9%,处于历史第三高点,而转债跌破债底的占比则高达28.9%,处于历史最高的位置,显示出市场对于可转债信用风险的担忧,之后有所修复,但截止6月底,价格低于债底的可转债占比仍有20%,处历史99%分位。信用债方面,绝对收益来看1-5年各期限隐含AAA-AA(2)各级别的曲线收益率均在2.55%以下,利差来看,1年中高等级信用利差略高,3年和5年各期限和等级的信用利差主要在历史5%分位以下,等级利差和期限利差也已压缩至历史低位,目前仅部分5年中等偏弱信用债和5年城农商永续债能带来一定骑乘收益和品种溢价。股票方面,权益市场估值大概率处于中长期的底部区域,这是基本面、资金面和情绪面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虽然当前是中长期的底部,但对于短期的风险因素我们还是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前市场面临的问题仍在:①海外资金的长期持有耐心,②国内审慎的金融防风险环境,③长期经济增长的信心与经济结构、企业景气的分化。但当前资产的估值的确处在低位,市场似乎过于纠结于宏观层面的长期悲观,却忽视了部分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另外港股估值横向与纵向均处于低洼处,纵使港股市场面临众多中长期的压力,但仅从赔率角度看仍具较好的阶段性配置价值。此前监管层暂缓IPO和大股东减持,严格退市制度等,都有助于股票市场长期供需格局的稳定,另外,新“国九条”站在投资者立场,重点提出“加大退市监管、强化分红、改善盈利质量”等要求,这都是中长期利好A股的制度建设。配置上,红利、出海链和海外定价周期品,叠加科技景气品种(如AI、机器人、智能汽车、低空经济)等的“哑铃”组合配置仍是本基金看好的方向,选股上,更偏好于竞争格局相对较好、增长确定性、盈利质量和分红回报综合维度评分较高的白马公司。可转债方面,转债的信用违约率定价处于高位区间,低价券修复策略仍有可为;截止六月末跌破债底的转债占比超20%,远高于信用债市场违约率,违约定价水平已达到历史的极值水平,低价券定价水平较不合理;随着资金逐渐平稳,评级披露风险释放较为充分,市场筹码在恢复和重构中,理性定价会逐步回归,此外,条款博弈的机会也陆续出现。高盈亏比转债有极大的挖掘空间,绩优、大盘、红利风格吸引力仍较强:近73%的转债价格落在120元以内,其中不乏高质成长、行业龙头、稳健低波或小盘价值类个券。总的来看,转债绝对价格水平处于历史较便宜位置,在高安全性资产配置压力增加的环境下仍是难得的品种,拉长时间看该点位的胜率很大,风险是机构行为出清可能需要过程,这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但估值波动尾部风险定能抗得过去。信用债与利率债方面,展望2024年三季度,当前收益率再度逼近前期低点的背景下,利率债难免出现波动,但也正因如此,更为考验专业投资机构的能力,波段操作的必要性有所提升。信用债方面,供给侧看,化债政策持续,年内城投债净供给收缩局面难改变,产业债虽然净融资同比增加,但长期化、头部化可能继续演绎,难以满足市场对主流票息资产的需求,全年二级市场永续债净融资规模或将显著高于2023年,对供给能形成一定补充。需求侧看,存款脱媒的影响在三季度可能边际减弱,往后看供需结构上虽然不及二季度,但整体信用品种仍偏友善。基于这个角度,信用债可调整空间或将很小,即使随着后续地方债供给增加和上层关注长债收益率等因素,信用跟随利率或有所波动,判断三季度内利差仍将持续维持在低位水平。在整体资产配置上,本基金后续计划保持低波固收+定位,保持CPPI策略的框架,根据底仓票息的安全垫动态控制含权资产的仓位,基于目前静态收益安全垫,继续控制权益仓位在10%左右的水平,同时在仓位管理的同时,继续坚持宏观对冲思路下的风险平价配置策略,争取2024年三季度继续获得稳健回报。本基金仍将坚持在较低风险程度下,认真研究各个投资领域潜在的机会,相对积极地做好配置策略,均衡投资,降低业绩波动,力争为基金持有人获取合理的投资收益。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数据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